巫浸红愣了一下,他一直以为这是吴应春看出来的,现在一听这话,有种被上了套的感觉,脸上不由露出不喜之色。
“小吴,听你这话的意思,那席子的级,是你让堂弟评的?”
吴应成早就知道巫浸红会有这种反应,因为他这种人不但要别人的肯定,还要真心的肯定,你假意奉承他,那也是对他的亵渎。
“不错,是我让我堂弟这么做的。
不过,我让他这么做,并不是我有意讨好巫老爹你,而是上一次我来你家,见你那竹条根根刮的光洁干净,没有一根有,哪怕是小小的毛刺,完全是一级中的一级。
我担心我那堂弟眼大无珠,不会认东西,这才特意交代的他,把你的席子评个从未有过的特级。”
巫浸红苍白的脸僵出片刻,紧接着绽放出爽心的笑容。
“哦哈哈,是吗,老头子我这竹席编得真的有这么好吗?”
吴应成点了点头,继续开始拍有高大山的马屁。
“席子这门手艺,看似简单,可要做到最好,却是一件难事,不但要有耐烦心,更重要的要有爱心。
不但要爱这门手艺,还有爱这些竹子,而我觉得巫老爹你,就是拥有这两心的人。”
巫浸红别的不敢说,可他做为村里搞封建迷信的,还保留着祖上祖上的传统,对任何事物都倾注了一份感情在里面。
包括这些竹子,以至于他在砍竹子之前,还会行先辈们那一套,行个礼说几句什么的。
只不过他的这种做法,除了村里几个老人赞同之外,年青人都是表面称赞,背后说他故弄玄虚,整来整去的,无非是想多赚几个钱,让他们砍竹子时,也让他去背一段咒什么的。
可天地良心,他巫浸红真是把这些竹子也当成了有感情的东西,所以他在编席子的时候,总是备加珍惜,绝不会因为自己的马虎和粗鲁,浪费哪怕是一根竹条。
这样做会不会让席子变得更好,他不知道,可他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的良心的安定,此时一听吴应成这话,大有一种远路逢知己的感觉。
当然,老人永远是老人,爱你不一定要抱你,抱你也不一定是爱你,岁月带给他们的,不只有磨难,还有谨慎和警惕。
“小吴呀,没想到你看人还挺准的,竟然能从几根竹条便看出老头子我的这两个品格。”
而最高的警惕,就是不表现出任何的警惕,等你发现时,已经为时晚矣。
不过吴应成也是个老人,在商场打拼那么多年,脑子已经像程序一般,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戒心,这样很累,但习惯了,不这样你会觉得更累。
从巫浸红那微微跳动的眼角处,他知道他还没有完全取得这位老人的信任,还需要再进一步,想着那架床,他心中早已有了个一箭双雕的说辞。
“巫老爹过奖了,不过我并不是通过此一件事,就看出巫老爹你这两种高贵品质。”
“哦!?”巫浸红眼角又是一抽,“还有别的什么事吗?”
吴应成知道机会来了,心中有些激动,又有些觉得这接下来要拍的马屁,已经有些恶心了。
估计要是放在几十年后,肯定会被那些小年青,送他一个不带脏字的骂人话:舔狗。
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世间千穿万穿,唯有恰到好处的马屁不穿,要想顺利把那床买到手,这马屁再恶心,那也得拍。
还得真心地拍,用心地拍,不能让巫老爹看出一点点破绽的拍。
“巫老爹,不瞒你说,我收这些东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见过太多的人,不珍惜他们手中所有,将宝贝变成了废品。
而巫老爹你却不一样,你看看你那架床,据我目测,至少有七八十年的光景了,可那木质、那造型、那纹路,竟然像是新刷漆一般,一尘不染、似玉如脂。
如果没有一颗爱物的心,一颗不厌其烦得耐烦心,又怎么能将如此之物保护的如此之好?
不是小子我在这里乱拍马屁,不只是巫老爹你拥有这爱心和耐烦心,巫老爹你的父亲、你的祖父,也必是爱物如爱已之人。”
巫浸红那干瘦的喉结微微上下一动,轻轻地吞了口唾沫,什么叫良言一句暖三冬,什么叫甘之如饴,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
不过巫浸红没有说话,吴应成也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最后的考验就要来了,不在于话语之间,而在两双六十多岁的老人眼睛间。
不同的是,巫浸红的眼睛是真的老了,看人已经有些模糊,不能很好的捕捉人面部那些细微的表情。
而吴应成的眼睛还年青,脑子还好使,能清清楚楚地看出他脸上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能根据它们,快速分析出他每一个可能的想法。
“哈哈哈!”
巫浸红终于笑了,笑得很开心,表示着这个马屁他很受用,因为他的父亲、爷爷本就是那样的人,要不然也不能有这样的他。
他的这些传统美德,或者说是生存之道,原本是要传给他那小儿子的,虽然现在他死了,不能再传了,但能遇到一个懂这些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吴应成也笑了,喝了一口茶,品着那并不输于后世的名茶的山茶,笑也得很开心。
此处的一箭双雕,不只是那张放在卧室的床,还有将来更大的床,一个遍布藏王村和平顶村、乃至整个高岭乡的床,一张绿色的、充满清香的茶床。
他相信,有了巫浸红的信任,这件事会变得简单许多、顺利许多。
龙国是一个讲人情的国家,不像外国人,谈事就要有谈事的架势,穿西服打领带,再带上一个小秘,规规矩矩坐在那,这才叫谈事。
在龙国,特别在这个年代,很多事情都在茶桌子上,或者酒桌子上谈成的,谈的时候,也不像老外一样,直来直去。
他们总是在谈笑之间,在不经意间,表露自己的意愿,懂的人自然能谈,不懂的人,或者装不懂的人,你谈了也没用,有用,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是老人们的生活法则,是很多人悟不透的成功窍门。
吴应成悟了一生,早已透彻的不能再透彻了,很快委婉的试探了一下,巫青红也委婉的给了个回应,并说出了这床的来历。
别说,吴应成虽然在古董方面,连个二把刀都不是,可看的这床还真是个了不得的宝贝。
话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燕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到安西府,准备避上一段时间,再回去做她的美梦。
散西巡抚兼陕甘总督允升见她老人家晚上睡得不是很好,估摸着是不太满意她得那张龙床,就暗地里筹划给她做一架。
这木料、工匠都好找,难就难在着做床的地,燕京那么远,又不安宁,肯定是去不了了,而安西府虽然是六朝古都,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兆头,更不能表现出他对此事的慎重。
这时候,一个临县的官员,便把当年唐明皇这事给他说了一遍,还说唐明皇当年便是在这里呆了三天三夜,躲过了最后一劫,最后做了太上皇。
允升一下子就明白了,现在老佛爷不正在逃难吗?而且本来就是个太上皇,何不在这里做张床,吸点龙气,图个吉利呢?顺便表现一下自己对她老人家的孝心呢?
于是便委派此人,连夜带着工匠、材料赶往几百里之外的藏王寨,加班加点的开始做床。
谁知这慈禧太后没住多久,这燕京的事便解决了,允升便带人匆匆的护送她赶了回去。
可怜这人大老远的跑回来,想要请功,却扑了个空,最后也不想回去了,就让几个匠人在那没日没夜的干。
后来,床做好了,这人却迟迟不来付工钱,几个匠人便把这床托付给了当时的村长,也就是巫浸红的祖父,几个人回去讨要工钱了。
老爷子就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承诺,等了一年又一年,没事就站在村口望,眼睛都快望花了。
可这些匠人却是一去不返,等到大清都亡了,老爷子还把它当成宝贝,让他的父亲一定要保管好,等着那些匠人们来取。
就这样,一代传一代,到了巫浸红这一代,见着东西放在那太可惜,又没有一点人气,才自己铺上铺,一面睡一面保护这宝贝。
“没想到这床竟然代表了巫老爹你们一家三代人的坚持和传承。”吴应成听了,不无感慨的道。
巫浸红叹了一口气,目光看身窗外。
“是呀,我们巫家一家三代,能把这床保住,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房子漏雨时,谷子粮食不管,就怕把它给淋着了,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去遮,遮不了了,就全家老小齐上阵,给他挪地方。
吹大风时,那就更窝心了,家里家具裂的崩崩响,我祖父就整宿整宿睡不好觉,生怕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东西就裂开一道口子。
后来,大清完了,我父亲估摸着那些匠人也不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