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煮椰子
第一节串场河水长
公元一九七八年,初夏。
苏北,串场河沿岸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在马林西走出这座城市之前,串场河是他所见的河流中最大。大到什么程度?最宽的地方有几十丈宽,从这边看对岸的人,影影绰绰的,喊话也听不清楚,得借助于有些夸张的手势。
河水很满,水面与农田仅有很小的落差。每到雨季,猛涨的河水常常会倒灌进农田,人们不得不在通向河口的港汊处造闸,沿岸筑圩,河水涨到警戒水位,闸门一关,围子里就平安无事了。有时暴雨倾盆而下,河水涨得太猛,来不及关闸,农田里就是汪洋一片,甚至漫过秧苗,盛蕾期的棉花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尖儿,在水面上打漂。水一退去,那么,田里沟里,就是马林西这些孩童的天下了,赤条条地在沟里抓鱼,那可是了不得的痛快。
小时候,马林西最盼夏季的暴雨,那样,就不用去上学,奶奶指派他挑猪菜的任务也非常容易完成。天气潮湿,气温高,喂猪的野菜长得发疯似的,水灵,又多又大,而且撑篮子。塞满篮子,马林西就有足够的时间捞鱼摸虾。
眼下,虽说也是夏天了,期盼中的雨季没有到来。马林西也不再是懵懂的少年,二十出头的人了,对儿时的暴雨已不再期盼,有时候甚至希望它最好不来,否则,雨下的不是时候会严重影响一年的收成呢。
现在的串场河水,跟马林西小时候看到的感觉是截然不同。
除了靠岸的地方有些青梗的水草,间或有一丛丛碧绿的芦苇、马郎、菖蒲外,水面上是白花花一片,清亮的河心,连鱼儿打的水花都没有。唯一吸引他的,便是头尾相接的轮船队,足有里把路长,插在船头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碧绿的油布将船舱盖得严严实实,是粮食?石灰?煤炭?也许都是,也许什么都不是。看到这个壮观的船队,马林西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冲动,目送它们消逝在远方的河湾里。
这种情景,实在是难得碰上一次。
这条大河穿城而过,马林西只有进城从桥上经过时偶尔一饱眼福。离城几十里路的乡下人,哪有机会每次进城都能看到这满载的长龙船队呢?如果碰上一次,那是幸运而奢侈的风景了。更多的风景,是在家乡,在生他养他的高陵。
高陵位于河东县城东面的南墩公社西南方向。串场河东就是南墩公社的地盘,是城市与农村的地理分界线,也是行政分界线。从县城过串场河上的东方红桥,就踩上了南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