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倒计时第77天
上午10点左右,姚晓依如期赶到大山东北向偏西的边缘。
刘辉老人已在此等候多时。
大山东边,是高约300米的悬崖,悬崖几乎垂直于山脚。悬崖之下,是条不知名的河流,河流自北向南,绕过山脚,蜿蜒南下。河流在远处被一个模模糊糊的岛屿阻隔,被迫一分为二绕过岛屿继续南下,目力所及,亦不能望到尽头。
再看悬崖,约200米高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凹陷。凹陷纵深约7米,宽约10米,站在山顶往下看,这处凹陷就像是一个深深嵌入半山腰的簸箕。簸箕往上约100米,才是山顶。
姚晓依赶到后,两人随即沿山顶缓缓下移,追踪到达凹陷位置。这片足有70米的空间地表面是一层松软的沙质泥土,正中并排长有两棵柏树,树高基本一致,不及10米。两棵树相距不过30厘米,使得树冠紧密相连,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状态。
“依山傍水,水势曲折悠远,更重要的是还有远处的那座岛屿,我们所在这个地方,实在是一个绝佳的风水宝地。”站在簸箕的边缘,老人远眺河流,不禁感叹道,“唐老先生能发现这个地方,也算是对妻儿的一个安慰吧。”
“老人家,你确定是这个地方?”
姚晓依对风水之说自然不懂,她疑惑于眼前这两棵树。唐老先生在遗书提到,他在埋葬妻儿的坟墓上种了两棵柏树以做标记,四五十年过去了,眼前这两棵柏树却不及10米高,这不正常吧?
更重要的是,从水木镇西头的木楼出发,爬上山顶,再穿过大半个大山,至少需要一整天时间。在四十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唐老先生要背负妻儿的遗体负重上山,到达这个地方还要下到这个险峻的凹陷处,埋葬好妻儿后,还得趁造-反-派前来敲门前连夜赶回,这对老迈之躯的唐老先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唐老先生是如何赶到这个地方的,确实是个谜。”不用多问,老人就明白了姚晓依的疑惑,“但这个地点应该是错不了。整个大山以松树居多,鲜见柏树。唐老先生以柏树和标记,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这两棵树大小、高矮几乎一致,应该是同一时期生长起来的。我仔细测量过,这两棵树的位置恰恰在这块平地的最中间,如果不是刻意栽种,那就太巧合。另外,两棵树靠得太近了,正常栽种不会是这个样子。”
“但是,这两棵树太矮了吧?”
“也许和养分有关。我猜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