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曲牌的原词本意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离情别绪。
悲风愁雨。
大抵如此。
但是,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却已经明显要在原曲的格调上又拔高了几个境界层次,从个人的情绪,上升到了对家国历史的感慨唏嘘。
“区区小词,承蒙襄阳兄谬赞了!”
李白转身,从渭水北岸收回目光←眼中刚刚的凄清萧瑟之感也随之消失。
来到长安已经很久。
心情郁闷也很久。
作为挚交好友,孟浩然当然能够明白李白心中的郁闷,但是,他也是一介散人,并不在庙堂之高,所以,对于自己好友的苦闷,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能做的,就是抚慰他的那颗寂寞的心灵。
这不,在处理完长安的事务之后,他便第一时间约出来李白,一起散心解闷,同时,还为他带来了一个自己的好友。
“太白贤弟过谦了,刚刚贤弟的这首忆秦娥虽青出于蓝,却已胜过原曲太多,长安教坊里的娘子们如果知道了,肯定会连夜争相吟唱呢。”
站在李白另一侧的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长安才俊,王维。
跟孟浩然不一样的是,王维一直心怀入世之心,跟所有儒家青年学子一样。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是他们心中贯彻一生的功业追求。
王维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他三年前刚刚参加了大唐帝国的科举之试,并一举拔得头筹。
风头至今一时无两。
他是无数长安父母教育自己子女的典范和标本,是整个官场瞩目的对象,也是整个长安的骄傲。
但是,他的内心里却始终有一块静谧之地。
平日官场的应酬纷繁偶尔也会让他觉得很累,但是,只要他收到好友孟浩然的问候或者听到他的诗,他的心便会安静不少。
他们是少年时代便认识的好友。
那个时候的孟浩然,也是一个少年,他跟自己的父亲一起住在长安,父亲为官,他在长安读书,两个少年由此认识。
因为同样的才华早露,两个少年甫一认识,便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后来,孟浩然的父亲离开了长安,远赴襄阳任职,孟浩然便跟随自己的父亲沿着黄河渭水长江一路南下。
一去便是十余年。
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