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组会,已经下午三点多,因为时间太晚了,所以有机光伏的众人没有选择去张疆做合成,都留在了邯丹校区。
韩嘉莹被派去给几位老师送礼,吴菲菲则带着莫文琳到燕园宾馆先安置下来,同时在网上购买了折叠床以及床上N件套,还办理了校外人员的临时一卡通。
陈婉清继续制备IEICO和IEICS体系的电池器件,她上午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现在直接旋涂有效层,许秋和韩嘉莹顺便拜托她做了几片PCE10:ITIC、H22:ITIC、PBDB-T:ITIC体系的器件,作为重复性实验。
邬胜男没什么事情做,便对她的那篇钙钛矿量子点综述进行收尾。
许秋开始撰写文章,两个工作,一个PCE10:ITIC的体系,目标期刊AM,另外一个H22:ITIC,目标期刊JACS,组里现在还没有人发表过JACS,也不知道他能否拔得头筹,两个工作他都打算投稿篇幅较短的Communication格式。
说起来,AM是没有Article格式文章的,但是对文章篇幅限制不大,很多8页左右,7、8张图片的文章都能发Communication,许秋每次看到这种工作都想吐槽,字数都快5000+了,这玩意也叫Communication?
而JACS对于文章的篇幅限制比较严格,Communication一般在4页左右,Article一般在7页左右。
许秋的两篇工作的行文结构都很简单,主要卖点就是新材料、高效率。
故事也比较好讲,首先我们基于前期学姐的IDT-ICIN工作,将IDT的结构优化为IDTT,得到IDTT-ICIN,并命名为ITIC,这里介绍一下IDTT相对于IDT的优势,然后采用了PCE10基准给体材料,使得器件效率突破8%。
最后,在文章的结论和展望的地方埋个伏笔,表示ITIC和PCE10光吸收范围相近,之后计划进一步研究宽带隙的给体材料,与ITIC进行匹配。
这样就能顺利的引出第二个H22:ITIC的体系,一举将器件效率突破10%,和非富勒烯受体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相当。
图片许秋打算只放四张最为关键的表征,包括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GIWAXS光源测试、J-V特性曲线和EQE曲线。
光源测试在这个月底进行,许秋打算月底测完光源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