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历来都是凄苦的地方。
没有秦淮楼阁的美女,缺少烟柳画桥的浪漫,更别提苏湖的富足,亭台楼阁、白堤春柳这些,简直像是在做梦。
不过山高水深,自然风光到是很优美。
在朝堂官员的眼中,这是万年不变的穷乡僻壤。
出潼关,走川西,入剑南。
当年,小小年纪的南安王爷,老皇帝的五皇子—殷墨,便是经过长途跋涉,从富贵乡来到了这个地方。
而他的母妃,便是当年大梁的金晟公主,如今殷宫中的静妃。
与其说是封邑,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发配!
就这个待遇,还是碍着他母亲“前朝公主”的身份,一些旧臣部将,如今还在朝堂上残存。
至于这几个小喽啰,老皇帝当然也不怕。
他怕的是言官之笔,和百年之后的累世名声。
面对朝臣世人,老皇帝既想展现他仁慈宽厚的心胸,又实在心有戒备。
因此早早地分离了这对母子,并且下令:南安王若无诏,永世不得回殷。
十几年过去,当年幼小的南安王已经长大成人,巴郡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都是寻常景象。
在当地,百姓都说南安王爷,是个地地道道的“贤王”。
往上忠君爱主,往下关怀臣属和百姓。
王府面朝南边,依照着山势建成,飞檐反宇,廊腰缦回,青瓦粉墙,梁、柱、栏等都用朱漆刷得新亮。
加上独特的防潮设施,高高低低错落成一片,远远看去,既宏伟壮观,又鳞次协调。
在殷红朱门的两面,各题着一行字,分别是:
“旷怀世井非周赐,门第诗书自汉韵。”
大门后院有一条花街小巷,平日里十分热闹。
附近居住的人们,若谁刚打了新鲜的鱼肉,地里头出了时新蔬菜……都在这里吆喝叫卖。
久而久之,对于寻常人来说,这儿便成为了一块物阜民丰的宝地。
在王府的东北角落,矗立着一幢楼阁,隐没在茂林修竹中,四周风景宜人。
这是南安王年少时,读书的地方。
地方偏僻,人迹罕至,负责打扫伺候的下人,都是在王爷身边的忠仆。
站在楼阁的最底端,抬头望去,在鎏金牌匾上,用徽墨题了三个字—紫徽阁。
字迹笔走龙蛇,遒劲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