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也没撒谎,李寄奴一听说晏家竟然愿意让他入族谱,只看他自己愿不愿意,当即便红了眼,世间认义亲的人不少,可能入族谱的,少之又少,只有放了族谱,这才是真正的有了根脚,有了家族。
寄奴岂有不愿意的?义父线和弟弟妹妹,无人提起让他改姓之事,虽说以义父母如今的地位,可能不介意此事,然而既入族谱,他若连姓都不愿意改,岂不是打义父母的脸面?
待到行认亲礼时,寄奴当即请始皇和公玉明溪赐名。
对他愿意改姓之事,始皇倒是满意。沉吟一番后,赐名灵蓁,表字秾华,小名寄奴。
始皇竟赐他一蓁字,让众人都有些意外。
扶苏行灵名蔚,字扶苏,其名其字,和寄奴的名和表字,意义相等,足见对寄奴这个义子的重视和期望。
大家看寄奴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即便是寄奴不精诗书,但又不是不读书,只看扶苏的名和字,便知道义父所赐之名于他的义意,拜礼之上得这一名字,差点把头都磕破了。
总之那位姑娘的族长和她的父母,在李行简透露了文圣家杨结亲的意思,又见到这位准女婿有多得晏氏看重后,心里已经乐意了五分。
差的那一半,是因为这家人既能容许闺女拖到现在不嫁人,也是个真疼闺女的。那一半怎么愿意,还得要看晏氏求亲的诚意才行。
至于这位准女婿的为人,人家早在自家姑娘看上小伙子后,就已经做了详细的调查。
长相品性能力,那是真没问题。
但,以前门第不配不说,李寄奴只是个受雇的掌柜,非但身无功名,甚至都不是读书人,有这两点,但凡对自家姑娘真心疼爱的,都没办法同意这样的亲事。
如今却不一样了。正经入了族谱的文圣义子,为文圣家打理家业的,足以配得上他们家的女儿!
见那姑娘的家人看寄奴的眼神透着满意,兄妹几个,便知道义兄的亲事,八九不离十了,都很为他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