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喧嚣声中,《那些年的那些花》在王小白的一曲《凉凉》声中惨淡收场,而王小白的《那些年》在时隔三个月后,第二次上架。
在王小白从东北赶赴京城的时候,全国票房已经出来了,居然有2100万,大陆贡献了800万的总票房,而香江和马澳两地的票房潜力还没被压榨出来,贡献了1300万的票房。
此后几天,全国票房平均在三千万上下徘徊,那些已经在电影院或者网上二刷三刷的影迷们,每日贡献500-1000万的票房,但《那些年》的票房潜力,在大陆地区已经全部耗尽,在第五日大陆票房跌落五百万之后,一路狂跌,直至每日票房不足百万,影院才彻底下映。
相反的是,《那些年》在香江和马澳两地的票房潜力逐渐被压榨出来,每天保持这1500-2000万的票房。
香江早期是华国电影的圣地,虽然如今早已没落,但市场却早就成熟,观众们更习惯掏钱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在这种情况维持了一周,势头开始逐渐减弱,跌落在千万以下,但票房潜力仍有。
这些先不提。
在接到春晚节目组电话的第三天,王小白安排好剧组,动身去了京城。
薛宁在他出发前,就已经在大裤衩附近订了一家五星级的酒店。
说起来春晚够抠门的,从83年到现在,37年来虽然参加春晚的片酬一涨再涨,但对于王小白这种纯新人,只给了3500元的片酬,看清楚,没有万。就这还不包吃住。
不知道每年那么多经费和广告费都花在哪了。
若有一日我掌权……
算了,没那一天。
洗洗睡吧。
虽然片酬给的少,但对于所有能参加春晚的人来说,别说给的钱少,就算是倒贴钱,也能抢破头。
春晚节目组对王小白还算重视,给了接机待遇,一辆低调的帕萨特。
司机是个年轻人,应该不是司机,可能是节目的工作人员吧。
“小白老师你好,我叫许非,是春晚节目组的美工。”年轻人很客气,但明显不是京城人,满嘴的大碴子味儿。
“你好你好,感谢你来接我。”王小白也很客气,没办法,这是爸爸的人,得给爸爸面子。
“应该的,能来接小白老师,也是我的荣幸。”
“得,别叫我小白老师,听着怪别扭的,朋友们都叫我小白,你叫我小白就行。”王小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