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凡》出自程小楼前世所在中国清代宫廷巨制《劝善金科·尼姑下山》,后经过剧作家的改编,和不同伶人的演绎,逐渐变成了《孽海记》。
《劝善金科》,2o卷,1卷,未著撰者,旧传清张照等撰。
《劝善金科》是清宫每于岁末或其它节令演出的节令戏。源出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目连记》则本之《大藏盂兰盆传》,为西域大目犍连尊者救母事迹,而假借为唐朝事,亦称《目连救母》。
此改编本与民间演出本的旨趣截然不同,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其中层出不穷的神佛鬼魅情节正好配合腊月里驱鬼除疫、逐阴迎阳的年俗,全剧共24o出。
事实上《全善金科》中的故事,有很多都来源于前朝甚至更久远的以前。
《思凡》经过改编提炼,最终形成了尼姑色空自幼在仙桃奄出家,终日烧香念佛,不耐孤寂,要下山寻佳偶。于是神情悒郁,暗自呵神怨佛,终于脱掉袈裟,埋经卷,弃木鱼,丢铙钹,径自下山还俗的最终版本。
全剧只有小尼姑色空一个角色,通过其声调、表情和身段,表达出小尼姑对凡尘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当然,后世很多人也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为这出戏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批判思想,和对自由、爱情追究的向往。
不仅是在前世地球,就算是在现在所处的异世华国,当程小楼这出戏一布出来,那些钟情于京剧本身的戏迷,都被这种从未出现过的,以尼姑为主角的故事所吸引。
同时也被他独特的唱腔,非常到位的眉眼身形所折服。
普通戏迷只是单纯的喜欢这出戏,但那些梨园前辈、剧作家、戏评人则是不同。
他们第一时间就从各个角度开始大肆剖析《思凡》这出戏。
不仅是从曲牌、调式、剧情、唱腔、表演、伴奏这些方面出,还有很多人也会从引申意义进行深层次剖析。
在那些喜欢支持程小楼的前辈大家笔下,《思凡》表现的就是千千万万被迫出家的尼姑的苦闷心情和积极的反抗精神,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爱情的大胆追求。
颇有几分小学生课堂上老师们对各种诗词诠释的意思。
难道,古人在写诗作词的时候,真会想那么多,要批判这追求那的?
人家就不能心血来潮,酒喝多了,灵感爆棚,挥毫泼墨一番?!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反正程小楼自己对那些所谓的动不动扣上批判这追求那的高帽子不屑至极。
诸如杨威这样恨不得程小楼立马滚出梨园界的人,则是各种贬低《思凡》这出戏,不是说他唱的淫词艳语带坏小朋友,就是说他对佛门高僧的各种侮辱。
每次看到这种言论,程小楼都恨不得朝那些人脸上吐一口口水,骂一句粗鄙至极的‘我特么侮辱你妹啊!’
戏中已经唱的很清楚,色空是因为父母信佛,小时候又体弱多病,所以这才被送进庵里当了小尼姑,那个时候她连话都不会说,连路都不会走,怎么可能自己选择,更是哪儿来的批判追求。
人家长大了懂事了,不想当尼姑了不是很正常嘛。
又不是在成年以后自己主动选择剃度出家,更不是被人贩子卖进尼姑庵的。
拢共只有三天的时间,程小楼就算有心跟那些人打口水仗,也没那个时间和力气。
将《思凡》录制完成布之后,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他就又投入了第二出戏的创作、编排、伴奏、录制当中。
就在很多人还沉浸在《思凡》的震撼当中,杨威和他手底下那群水军还在铺天盖地意图带偏言论,继续抹黑程小楼时。
第二天晚上十二点,梨园之声页最醒目的推荐封面又准时更换了内容。
不同于昨天那张俊秀特别的光头小尼姑形象,今天的程小楼一袭箭衣,腰挎宝剑,目光坚毅冷峻,一股浓烈至极的英武之气就算隔着电脑屏幕都显露无疑。
在他这张充斥着浓烈英武之气的剧照旁边,还有两个充斥着肃杀之气的毛笔大字——夜奔!
一出戏从创作戏本到最终录制布,需要经过哪些环节,这中间又需要多少人的配合,要耗费多长时间,作为在梨园界混迹了十多年的戏评人,杨威自然是门儿清。
原本他以为程小楼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疯狂爆肝硬刚了一出《思凡》,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就算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拼命爆肝之下最迟也要第三天晚上才有那么一丝丝可能布第二出戏。
至于将三出戏全部完成,哪怕亲眼看过程小楼唱的那出《思凡》,杨威也绝不相信他真的能够做到。
同样的时间,当他再次在梨园之声页看到程小楼的新戏宣传海报,吓得差点儿以为半夜十二点撞鬼了一样。
“天呐!这怎么可能!那小子难道真的是成了精的牲口不成?!”
“昨天那出《思凡》是钻了空子,整出戏只有他一个人在台上唱,省了排戏的环节,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录制出来已经堪称逆天了。今天这出武生戏他总不能还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吧!”
杨威都快疯了,一个人在书房里一惊一乍的鬼叫连连,吓得他那个熟透了的小情人还以为他中邪了呢。
任何一个对京剧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只要看到程小楼海报上的扮相,就能猜到这一出必然是武生戏。
旦角儿青衣戏在戏本为其量身打造的情况下,或许还有一个人唱的可能。
但是武生戏,杨威从未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有哪一出戏是全场一个人唱的。
“老子不信你真是成了精的牲口!”
用力吸了一口凉气,杨威狠的戳开了程小楼最新布的这出武生戏《夜奔》。
锣鼓点一起,他整颗心就不受控制的揪成了一团,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他现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程小楼粗制滥造,滥竽充数。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