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之后,又过去了将近两年的时光。
席间花影坐时移,破碎的光阴仿佛就在指缝当中流逝而去了。这两年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譬如孙策替袁术攻下了庐江,又譬如周瑜先他一步去丹阳投奔了时任太守的叔父周尚。周瑜那时的伤比他自己想象的要更严重一些。自那日晕倒过去之后,他便在病榻上休养了数月,当然也告诉了母亲顾家被灭门的消息。周母一边为世交之家的没落而痛心疾首,一边为自己的愚钝害爱子受伤而内疚自责,不久就过世了。周瑜新伤初愈,还未来得及仔细调养,便忙碌地操心起母亲的丧事。
也是在这时,袁术的军队挥师攻向了庐江。周瑜得到消息后,想都没有想便带着母亲的遗物与灵位去往丹阳。在投奔叔父的路途之中,他想起顾瑶说的话。她说顾家已在这乱世陨落,周家又如何独善其身。仔细想来,倒也真是不错。他独自一人坐在空旷凄冷的马车里,怀中抱着母亲的牌位,脸上带着自嘲的笑容,极力忍住快要落将下来的泪水。
顾瑶那日如诅咒一般的话语,当真是一点不错。
此时的周瑜尚且不知,他一到丹阳便会收到孙策的来信,更不知他们今后将会共赴战场戎马一生。后来的周瑜才堪堪明白,自己其实正是为乱世而生之人。
“吾得卿,大事谐矣。”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的时候,这位年少时的朋友拉着他的手这么说道。一别经年,周瑜样貌风姿仍是如故,孙策的眼神却不再似从前一般天真潇洒。那双年轻明亮的眸子当中似是镀了一层风霜,薄薄地笼上灰色雾霭,精明的眼角也幽幽挂着疲惫与失望积累的绳结。在袁术手下委身的短短几年,倒教孙策的少年气也被磨去不少。他笑着谈起从前的事,双眉之间仍是锋刃般凌厉的锐角,字词之间却都是遗憾与不甘,就连笑容都像是为了故人而勉强拼凑起来,尽是些流于表面的高兴。
孙策今年二十岁,距他离开庐江不过是短短四年。
相比那些被封存在信笺中的文字,孙策曾亲身经历过的失意怕是还要更加煎熬一些。
“公瑾,我和你说,这一路下来好玩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孙策解了厚重的战袍,在营帐之中亲手为周瑜斟上一杯酒。他滔滔不绝地说着来时的趣闻,仿佛充斥着血腥与硝烟的战事于他而言不过是场旅行。可周瑜却清楚地知道,如今仍寄人篱下的孙策只是他人手中一把刀,袁术用他砍掉仇敌的棱角,也想磨钝这把宝刀的锋刃。
“这些年来,想必你也不好过吧。”周瑜喝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