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游戏竞技 > 阿炳的诸天生活 > 第221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3

第221章 第十一个任务 阿Q要姓赵13(3 / 1)

这份报纸陆仁炳没有使用文言文,而是使用了这个时代的官话京白,即北平白话。算是开了天下先吧。

现在虽然也有名士开始宣扬要使用白话文,但是这声音还不是主流。市面上的报刊也大都还是使用文言。全面使用白话,还得等到辛亥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开始。

使用白话文也是分地域的,因为各地方言的关系,白话文在不同的地区,就夹杂了大量的方言词汇。这也是民国时期的白话文中,各地的作家中都有很多方言词的原因。

但是京白在所有白话中,应该是最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的一种。毕竟是官话不是。

陆仁炳使用白话,并不是他自己的文言功底不行。只是因为他任务,金融时报的读者应当是以文化水平有限的商人为主,白话文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订阅而已。

第一期陆仁炳分了几个板块,第一部分就是发刊词,主要介绍金融时报创立的初衷,无外乎就是金融救国,启发民智,以报家国一类的话,这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在发刊词里,陆仁炳第一次给金融下了定义,这个定义相较于后世的定义还是做了符合时代的解释。然后就是开宗明义,金融时报,主要就是针对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物资流通业的一份报纸,然后表明金融时报的宗旨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嗯,就是这么吊!

然后就是满满的干货,先是世界金融史,然后各国驻华银行的历史,然后就是各信托,保险公司的历史,这些都是连载的内容,断章那是深得某点断章班的秘传。然后就是沪海市面上的各股票,证券近三个月的交易信息。

陆仁炳还绞尽脑汁,画了个趋势图,选取了100只只信誉比较好,资本雄厚的企业的国内的算了个沪市指数,为了这个指数,陆仁炳算是将自己平生所学的那点数学知识,全用光了。

这一百家企业包括了邮传的企业,江南制造局,各铁路公司,以及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算法参考了纽交所和伦敦交易所的,因为交易数据不全,这个指数其实可信度很差。但是国内懂的人太少,也没人会关心一个连固定交易场所都没有的所谓股票市场的金融指数。

租界里的众业公所,因为仅供国外企业的股票,陆仁炳单独为他辟了一个版面,并没有将他们计算在金融指数内。

如果说股票交易信息,大多数商人并不关心,陆仁炳讲的那些什么金融史的东西,国人都当故事看的话。这份金融报后边用了几个整版面刊登的,各省茶,丝,棉,煤,铁,油等大宗货物的价格,以及预期分析的文章,则是大多数商人都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更让人拍案称奇的是,陆仁炳竟然搞到了,伦敦期货市场,东京期货市场,纽约期货市场大宗货物交易的信息,并且还做了精彩的分析,分析了这些期货价格变动,会对国内产生的影响。仅凭这几点,陆仁炳的这份报,就具有了让人订阅的价值。

现在国内出版的国外作品,大多数都是有关政治,地理,文学的。关于经济的国富论,才刚引入中国没几年,看过的人都没几个。

专业的商业报纸,几乎没有。所以陆仁炳对自己的这份报纸,有着充分的信心。这份创刊号,陆仁炳十分重视,采用这个时代,最好的印刷技术,最好的纸,最专业的排版。

硬皮彩印封面,是一副大清坤舆全图的缩影,当然是包含哪些各种条约划出去部分的那种。然后就是刚正有力的,《中国金融时报》十六开本宣纸双面印刷,插画全用最新式的珂罗版印刷机。特意从商务印书局借掉的老师傅,来这里指导印刷。

正刊出来之后,约有100多页,印刷水平远超这个时代的杂志报刊,不仅陆仁炳自己比较满意。连商务印书馆的老师傅,以及乔纳森都比较满意。

陆仁炳大手一挥就是一万册,然后就是免费投放。并且仅限于沪海地区,先深耕沪海再说,不然的话自己的财力供不上。

因为有了身份产业,所以陆仁炳已经申请加入了上海总商会,他现在也是有组织的人了。他从总商会领了一份名单,又从沪海多如牛毛的行会中筛选了一个名单,然后雇人挨家挨户的投递报纸,争取精确投递,全面覆盖沪海有头有脸的商家,地方头面人物,官员士绅。

陆仁炳想着自己这份报纸肯定会引起轰动,做好了加印的准备。果然在报纸投递后的第二天,陆仁炳就接到了总商会会长的电话,要求陆仁炳再送一批过去,因为这份报纸已经引起了所有在沪生意人的注意,许多没有得到报纸的人,托关系索要。

会长对陆仁炳说,如果力有不歹的话,这些人可以出钱。陆仁炳当然不能砸自己的招牌,说免费就是免费。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陆仁炳的这份创刊号,一版再版最终印刷了五万余册,这其中有一万多册是外阜订购的。陆仁炳无论内外一律免费送,连邮寄费用都不让对方出。

他的这种豪气,赢得了所有人的钦佩。当然也收到了最佳的回报。这部这些收到报刊的客户,基本上都选择了续订,最终这份刚诞生的报刊,一举有了五万的订阅,超过了老牌的报纸申报。

这也没办法,含金量不同。用收到金融时报的人的话说,这本书哪是报纸,简直就是钱啊。这上边的信息哪个做生意的不需要呢。

现在一份普通的报纸,年订的话,也就需要五六元,但是陆仁炳的这份不同,单册售价就达到了12元,全年订下来需要100元根本不打折。这在普通人看来无疑就是在抢钱。

但是因为客户都是富豪的原因,陆仁炳的账户很快就不可思议的膨胀起来。无论哪个时代,都是做富人的生意最划算。

五万年定用户,给了陆仁炳带来了惊人的500万银元的进账简直惊人,这个数字,连陆仁炳自己都觉得手有点抖。这个时代的人都这么豪爽吗?

虽然钱有点多,但是陆仁炳花钱的地方更多。那些提供消息的人,都需要拿银子去填。为了得到更真实的消息,陆仁炳需要一只完全属于自己的团队。

这点钱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好在陆仁炳有钱。陆仁炳先同那些提供消息的人,签订了密约,他们都成了金融时报的信息员,只要按时提供基本消息,每月有固定的薪水拿,有了重大的内幕消息,还会有数额不等的奖金。

陆仁炳为这些信息员制定了专门的信息表格,只要按规定填满表格,就算完成任务,如果有表格之外的额外信息,就会有奖金。这些信息员的身份都是秘密的。他们只跟陆仁炳的指定的秘书团成员联系。

这样既是保护他们的隐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他们数据作假。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周围有没有其他的信息员在。

除了分散在沪海各个货站,茶楼,股票交易所的信息员。陆仁炳还向全国各地的水陆要冲,重要城市,派出了记者站。这些记者站的负责人也都出自秘书团,在当地收买信息员,掌握第一手信息。因为陆仁炳没有自己的亲信,这些秘书团也都是新人,因此陆仁炳给他们设计了严密的监督机制。各站人员定期轮换,防止信息作假。

最新小说: 末世俏商 僵尸的宠妻 驱魔少女:霸道总裁别嚣张 末世之BOSS在上 纪元崛起 重生之萝莉有毒 商界大佬想追我 末世重生指南 星际之神 星际之废材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