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高珮就咬着牙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远离爸妈的城市,远离他们的束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后来高珮短暂的得偿所愿,过上自以为自由的生活,一度曾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无比正确,后来才发现,原来,错的是自己。
高珮在叛逆期,找寻改善父母的态度或是改变自己,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相关资料时,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它是这样讲述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一无错处的父母。孩子的行为,一切来源于家庭教育,父母教化的态度。
做父母,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父母的理性和信任感,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起焦虑的沟通,要简单许多。
不同时期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做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特别是在沟通时,想想哪种方式,是最合适的,父母舒服,孩子也更乐意接受。
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也会不同,成长期,孩子总会有不同的变化,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自然得跟着变。
不然头疼的是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叛逆,甚至学习成绩因此下降,或是性格怪异,做出极端的事情,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
在孩子有了自主意识后,仅浅显的认识了对和错,父母不妨可以看看孩子的想法。
遇事可以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试着让他自己做主。
无论何时,对待孩子,都请记得收起家长专制。
那时,高珮恰好小学毕业升入中学,有一段时间,高珮也搞不懂自己怎么了,莫名其妙地因为一些事情,就爱胡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为此,妈妈说过骂过多少遍,“高珮,你要死了啊!拿着那个东西摔,你再摔,再这样,就给我从这个家里面滚出去!”
有时候,高珮回两句嘴,引来了更激烈的谩骂:“滚了你,高珮!从我家滚出去,滚去摔你的东西去,不要在我的家里摔!”
“?”高珮楞楞地看着妈妈。
“你再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出去了!”妈妈说着,直接做出手里的动作,双手扭拉着高珮的一只手臂,转身上前,拖住高珮,用力向自己的方向使劲一拉。
高珮当然不肯,站在原地,扭来扭去,用尽全力,一下挣脱了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