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只是这些,充其量也只是培养出来一批听命行事的杀才,距离李明宇心目中的无敌劲旅还差得远。
军中都是粗鄙武夫,斗大的字识不得几个,哪有什么是非善恶观念?眼下服从尊敬秦王,除了严苛的军令之外,更多的无非是觉得跟着秦王能打胜仗,获得赏赐而已。在他们眼中,并没有什么诸如军人的荣誉,保家卫国这种信念。这样的士卒,一旦哪天战事不利,处于逆风时,很难保证士气不会崩溃。
毕竟古代士卒不比现代职业军人,从小就接受过爱国思想的教育熏陶,明理知信。各种电影电视铺天盖地的宣传,部队里又经常有英雄事迹,正面典型来给士兵灌输正确的是非观,明白为何而战。还有专门的辅导员和士兵深入谈心,做思想工作。现代军队正是吸取了古代士兵的种种不足,才更加注重士兵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
对于如何培养这些大头兵的心理素质,李明宇还是故技重施,讲故事。相比孩子们,《三国演义》更为适合这些士卒,里面人物个性鲜明,忠,义,仁,勇都能找到代表人物,以这些军中粗坯的程度,他就不信忠义无双的关二爷,粗中有细的猛张飞,浑身是胆的赵子龙还不能打动他们?
李明宇之前在村中就讲了大半年的故事,早练就了一双伶牙俐齿,每日傍晚操练完毕,他便拿着一个竹筒大喇叭开始讲《三国演义》。故事本身就精妙绝伦,扣人心弦,加上他的刻意引导,听得那帮军中汉子们一个个如痴如醉,交口称誉。
明宇有心借助三国中的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士卒们的观念。不仅能够凝聚士气,而且还能在这些士卒心中竖立起一个个偶像榜样。
榜样的号召力果然是无穷的,这些士卒时常感叹,为何不能生于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追随心中的偶像,哪怕是牵马坠镫,摇旗呐喊,哪怕是随关二爷一道败走麦城,战死疆场,也无怨无悔。
最开始,只是玄甲军这一千来人听他讲,渐渐的师父也参与进来。然后没过两天程咬金,秦琼他们厚着脸皮也来了,房玄龄,杜如晦也捧着本书摇头晃脑的跟着听,最后就连李世民都场场不落。
上至大帅李世民,下至普通玄甲士卒,每个人都对精彩万分的故事沉醉不已,拍案叫绝。经常李明宇说的口干舌燥了还意犹未尽,仍不罢休。后来明宇无奈之下,只好拿出前世北洋军军歌应付了事。脍炙人口,充满典故,又简单易记的北洋军第四师军歌,很快在整个玄甲军风靡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