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军报》发表了4篇文章,军区《前卫报》发表30多篇,开历史之先河,单位准备年底给我立功。
立功的事还没兑现,一纸命令说让我到潍坊市军教导大队报到。我当时有些懵了,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军令如山。我打点好行李,告别了战友,从山沟终于来到了城市——潍坊。
潍坊,古称潍县,是一座有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据出土文物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定居。夏商时代,境内有斟灌、寒、三寿等封国。周初,武王封太公望于齐,都营丘(今潍坊昌乐境内)。春秋时期,现市辖区分属齐、鲁、杞、莒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诸城等地属鲁。秦代,东部属胶东郡,高密置县,西部属临淄郡,东南部属琅琊郡。汉代,市境为青、徐二州刺史部所辖,分属北海、琅琊、齐三郡和淄川、高密、胶东三国。三国时,地属魏。南北朝时,南朝地为刘宋,北朝地属元魏。隋代市境属北海、高密郡。唐代属河南道,青、密二州。元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明朝市境置青州、莱州二府,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青州、莱州二府所辖,属山东省。
今天,提起潍坊,人们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幅画面是:蓝天白云之下,各种各样争奇斗艳的风筝在迎风飞舞……
以“手工业之乡”而闻名的潍坊,出产泥塑、首饰、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风筝,其中,风筝更是享誉世界,被称为“国际风筝之都”,据记载,潍坊风筝自宋代开始流行民间,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乾嘉年间盛行乡里。曾在潍县任七年县令的郑板桥,在他《怀潍县》一诗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潍坊一带放飞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坊每年四月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做风筝、放风筝、赏风筝,其乐融融。
除了风筝,潍坊的另一著名品牌就是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了。他一生志趣,大都融会于诗文书幽之中。现实容不下像他这么个性张扬、才华出众的正直之士,他就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寄托诗画,通过笔下的创作题材,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而绝不去趋炎附势,粉饰太平。比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而关于郑板桥在潍坊留下最著名的,还是他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