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还因为听到袁朝的报价太低,而兴致不高的曹文诏,突然听到了袁朝想要的数量以后,眼睛又瞪大了起来。
正如袁朝所想的一样,曹文钊也是这样想的。
这可不是一匹两匹,这是匹乃至更多的马匹生意。在这个数量上,哪怕是一匹马能够拿到一两银子的利润。这个利润乘以一个一千甚至两千,那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曹文诏瞬间又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想要和袁朝再好好的聊一聊。
“我说袁将军啊。你怎么突然想到要那么多的马匹啊,你是知道的,马匹的价格确实不便宜啊。”曹文诏还是先问问袁朝的目的以及袁朝有没有实力能够吃下这么多的马匹,要不然其他的都是空谈罢了。
袁朝听到曹文诏的话后,心里也是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袁朝自己的发家史了如指掌。
“曹将军,你看我的军队火器是否精锐?将士是否精锐?实话说,没有那么多的钱粮砸进去,我的军队能有那么的精锐?现在我的装备非常精良,唯独缺的就是这马匹了。现在曹大哥有门路能够搞到好的马匹,那小弟还不赶快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军队再捯饬捯饬。至于曹大哥担心的钱的问题,还请曹大哥不要再有丝毫的担心,我袁朝是从来不说大话的,既然我愿意开口要这么多马匹,那就是我想好了要买这么多的马匹。如果曹大哥对我袁朝还有丝毫的不放心,那我不介意让曹大哥第一时间看到相应的钱财,让曹大哥彻底放心。”袁朝自信地说着话,然后端起旁边的一杯茶杯,喝了一口香茶。
“我说袁兄弟,你怎么会认为我怀疑自己的兄弟呢。实话说,边境的马匹确实要比中原要好搞很多。我也有一些门路能够搞到马匹,能够运输到咱们中原来,似乎问题也不是很大,唯一就是这个价钱嘛。曹文诏说到这里,双手作的数银票数的动作。
袁朝听着曹文诏说的话,看着曹文诏做的动作。就是知道曹文诏能够搞到大量的马匹,但是就是单价上,曹文诏并不是十分的满意。
袁朝也是开口就来个大砍价,自然也是能够接受还价的余地。
“我说曹将军、曹大哥,马匹的实际价格,咱们都懂,现在的情况就是马匹,确实有一些溢价。曹将军说个价钱吧,不过,还请曹将军,直接给个透底价格吧。你是知道我对马匹的价格也是了如指掌的,何况我还要替曹将军多培养一些人才不是?曹将军,你看在这些事情的份上,还请开出一个价钱吧。”袁朝说着。等待着曹文章说出价格的数目。
这时曹文昭在那里,开始了一阵冥思苦想,动脑筋的在那儿想着该如何报价。
价格太贵了吧,想必袁朝一定不同意,又难免一阵拌嘴,太便宜了的话,曹文诏又有些心里觉得亏得慌。
按照现在市面上的价格边境地区一匹马匹大概十二三两左右,就算运输到内地,算上成本杂七杂八的都加在一起的话,也应该就是15两左右。但是。看在袁朝还要帮自己培训人员的份上,自己就不能够多赚钱。
“15两的成本价格,加上一两的利润16两。”曹文诏想清楚以后咬牙向着。元朝伸出手指头说道。人将军现在的价钱想好了。16辆。曹文诏比划了个一笔画了个十。又比划了个六,出了分肯定的模样。
袁朝听到曹文诏报出的价格以后,心里也是有了个打磨。
现在整个陈州府附近所有马匹的价格都是在20两左右,现在16两,确实是个低价格。
而且袁朝知道的是,随着战乱的继续,马匹的价格还会大幅度的上涨,所以袁朝觉得这个价格可以签订一个大合同。
“曹将军,你说的这个价格。我袁朝相信你”
“既然曹将军、曹大哥那么的爽快,那我元朝也不藏着掖着曹将军这样的吧,我第一批决定要1500匹。”袁朝轻描淡写的说着。
曹文钊听了以后。在吃惊的份上也是,赶忙点了点头。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这个袁朝老兄弟这么有实力。
在曹文诏吃惊的同时,袁朝接下来说的话,更是让曹文诏有些难以相信。
“我说曹大哥,这次我可不是只要这么一匹马。”
“这次除了第一批交付的一千五百匹马匹,我还再要一千匹备用。”袁朝说着这话的时候,又是一副闲庭信步的样子。
“此话当真?”要不是袁朝已经给自己说过自己的实力,曹文诏多半会以为袁朝喝多了说的酒气大话。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袁朝说话绝对算话。”
“不过我自然也是知道我们所交易的不是一坛美酒,而是匹3000匹马匹。空口无凭自然是不行的。我想了一下决定。双方收下的。见证下。签订一份契约。双方各自按照契约的规定进行履行,谁也不许耍赖,可以吗?”袁朝说着看向曹文诏。
曹文诏听了也是正乐意这么来,毕竟他也害怕自己把马匹给了以后,曹文诏没有拿出这么数量的金钱来。
“好的袁朝兄弟,一切都按照你的安排来干吧。”曹文诏算是同意了袁朝的这样的一个提议。
看到曹文诏同意以后,袁朝便摆摆手让周苇航下去准备这样的一份契约。
“还请曹大哥稍安勿躁。”袁朝于是安顿了一下曹文诏。过了一会儿,袁朝又去亲自的指导了一下契约的签订起草。
“第二批你不能这么写,要写到首批货款只付八成,剩下的两成等到第二批一并付齐。”袁朝对着周苇航说着。
周苇航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压一下第一批货款的付款比例,毕竟自己的陈庄按理说在全庄进行支撑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吃下两千五百匹的马匹的。
不过周苇航还是照样的修改了。
等到又修改了几次以后,在袁朝也算比较满意的情况下,这样才定下来了稿子,准备召集众人,见证这样大的一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