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镇守马六甲的消息很快便传至南洋藩属和欧洲殖民强国那里,虽然他还没有被加封为亲王,但作为皇帝的亲弟弟身份是何等尊贵,这足以看出明朝对马六甲是志在必得。由于欧洲还深陷“三十年战争”,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英、荷、西、葡势单力孤,只能暂时依附于华远贸易公司,通过明朝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至于那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的小国,朱由检利用和暹罗公主甘雅的关系,不断在暗中帮助暹罗扩张领土,没用两年便将马来半岛上的外来势力驱除。战后两国以槟城和北大年河为界签订《新港条约》,互相承认对方在马来半岛的主权,明朝终于迈出了大洋争霸最坚实的一步。
此时日本、朝鲜、吕宋、安南、占城、暹罗、爪哇等国都有明朝外交使臣和商人的影子,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明作为宗主国可谓一呼百应。不过在风光的背后,中原地区承受着年复一年的天灾。
根据《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简单来说,在小冰河气候的影响下,旱涝肆虐导致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的缩减,加上蝗灾、瘟疫泛滥,一些重灾区的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在朱由校登基之初,为了应对小冰川的侵害便开始布局,先是通过实施以工代赈组织各地百姓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然后在全国境内推行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他们的税赋压力。天启四年朝廷正式推广玉米、土豆、地瓜、番茄等外来农作物,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量,还减轻了天灾对农业的影响。
朱由校本以为在自己的部署会让大明平稳的渡过这场灾难,可是他低估了瘟疫的破坏性。自从甘肃境内爆发了第一起肺鼠疫以后,这种病毒便难以控制,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是一种可以无限传染的绝症,很多村落发生了户丁尽绝的惨状。
在封建社会,天灾被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或警示,皇帝往往会斋戒祷告,表示要尽人事听天命。为了安抚朝野的恐慌局势,朱由校白天命人在先农坛搭设灵台,亲自向昊天上帝祈祷;夜里则找来钦天监里的中西气象专家,认真比对中原地区的气候波动数据。待一切明朗之后,他这才召集太医院的陈司成、吴有性,钦天监的李祖白、陆仲玉,以及地理学家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