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目校尉”,与刘封的“虎牙校尉”和关宁的“虎爪校尉”并列。
…………
大别山中成功伏击糜竺的消息传到襄阳,刘汉少自然高兴了,因为学渣也听过吕蒙的名头,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白衣渡江”的故事听上去就很江湖,很牛叉。现在好了,这么牛叉的“吕白衣”,往后也要朝着自己敬礼,喊校长了。
戏志才自然也很高兴,但是和刘汉少的高兴,完全不在一个点上。南线全面开打之前,南边那帮朝廷叛逆们,包括那个死鬼刘宠,心心念念,想着的可都是
反攻北朝,匡扶所谓的“汉室正朔”。等到刘备勉强算是整合了南边的兵马之后,仍作如此之想。换言之,他们一直在进攻。
后来南阳瘟疫,刘汉少亲身到此,使得关羽以为窥到了千载难逢的佳机,从而引发南线全面开战,刘备更是将五虎军之四,全部调来了荆州。可以说,戏志才原本没有把刘汉少当成小鱼饵,但是刘汉少偏偏还就发挥了比较擅长的小鱼饵的作用。
你们都觉得打的挺热闹,咱大汉的皇帝就搁这儿杵着,等你们来捉呢。可是孔子曰的好,不撞南墙不回头。等到你们发觉皇帝这个小鱼饵忒硬,啃不动的时候,该怎么办?
是不是可以把“战略进攻”的思想改为“战略防守”?
然而,孔子又曰了,守江必守淮。没有淮南作为缓冲,想要单凭大江天险,与北朝分庭抗礼,那就是做梦!
你们早晚“药丸”!
其实南边不是没有人想过防守的问题,鲁肃和周瑜都一直提醒刘备,掌控交州,扩大活动空间,但是在这其中,出现了一些岔子。周瑜年轻气盛,认为自己不仅能守得住,还能攻的出,同时,鲁肃也认为周瑜能够守得住淮南。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偏偏让王闹闹从淮南撕开了一个角儿。
大别山伏击战的意义在于,它断绝了荆州兵马穿山而出,增援淮南的念想。让龙彰云顺江而下么?真要是敢那样,刘汉少旁边还有史涣、吕虔两个师,就敢调过来,正面硬刚关云长,而后顺汉水而下,直捣武昌。
所以,周瑜就只能从别处调兵,设法将王闹闹赶出淮南,结果已经摆在那儿了,周昂、吕岱不是都被调过来了么?只要淮南兵力调动,就有可能出现裂隙。要说这一手,鲁肃和周瑜也不是不知道,得防着汉正军的水军从海上过来。可是防归防,第一水军的实力就摆在那儿,总不能说,穿了一身小皮甲,就不怕霹雳弹的炸。这属于阳谋,无解,周瑜只求在第一水军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