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初,音乐茶座、服装夜市和大排档是那个时代市民生活的三大标志,其中大排档最是舒服亲切。
逛完高第街,最方便是在惠福西路吃一顿大排档。情侣拍拖最爱珠江边,华灯初上从西濠二马路的戏院出来,散步至深夜沙基涌边吃一碗艇仔粥,非常浪漫的事情。
逐渐大排档也满足不了识饮识食的胃口,先富起来的人,开始学习西贡码头专营海鲜的模式,利用大沙头河运码头仓库,改建成大型海鲜食坊一条街。
西贡渔港位置优越,坐享一线江景。吹着江风,看着两岸灯火,炒虾拆蟹啄田螺喝啤酒,感叹人生,无非如此。
那十年光景,外地游客来粤,没去过西贡渔港吃饭,就不算来过广州,有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遗憾。
1997年,黄沙水产市场变成华南地区的水产集散地,一年之后直接跃升为全国交易额最大的市场,澳洲龙虾、加拿大象拔蚌、挪威三文鱼要进口,第一站必是黄沙。
那时候进口海鲜价格不透明,在黄沙转一手卖到国内其他城市,至少能赚一倍差价。一进一出,日进斗金。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耳边各种喧闹声,庄臣很舒服,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以前学徒,明天五点起床,去市场采购食材,骑着三轮车,满满当当一大车,承载着一天的希望。
这里最大特色是楼下买生猛海鲜,楼上现做现吃。周围都是海鲜酒楼,提供专门加工服务,烹制刚刚在楼下档口挑选的生猛海鲜。
身边人来人往,住在附近的街坊,以划算价钱买到鲜活虾蟹,给辛苦一天的家人加道好菜,实为舌尖上的日常小确幸。
对于小朋友来说,跟着父母来采购,就是走进缤纷的水族馆。
加班太晚的打工仔,想不到吃什么,黄沙又是丰俭由人的深夜食堂。逢年过节,亲朋戚友聚会,偶尔也喜欢来这里,抓只大龙虾,难得豪爽一把。
慢慢看,慢慢挑,享受砍价的乐趣,没有什么海鲜是吃不到的。拎上酒楼,即宰即食,这种新鲜感更令人兴奋。
庄臣买来十几个黑色塑料袋,偷偷在底下戳个小洞,低声道:“海鲜加水重四两,不能当冤大头!”
“就怕遇见黑心老板,乘你不注意用死的换活的,必须目不转睛盯着,随时检查是不是刚刚买的海鲜……”
“还有的喜欢把一些好的大的放在上面,把死的放在下面,捞的时候是直接从下面开始捞。海鲜好或次,死或活,大或小价格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