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着车身的上下颠簸,色块被拉出一条一条“恍惚”的质感,让莫奈名画的技法,有了一个大自然的“直播”速写版本。
……
一岁一枯荣,岁月如此翻复,不知不觉中,十二年过去了。
车窗外,依然是“秋色烂漫”,而车窗内的业已成年加冠的15岁青少年向重,终于长到可以正坐,就能看到地平线上的树林黄叶的高度了。
接到李聃的来信,说这是他现在已经从守藏室吏升为史了,听闻向重这几年与兄向郑一起,随六位师父学艺渐有所成,学问也已有精进,特邀请他前来一叙。
“真没想到,再与老子见面的这个机会要创造这么久!”
向重这次是受邀只身前往的。
两位向夫人在这些年里,明里暗里互相较着劲,又先后为向大夫诞下了向宜、向宁两个弟弟,作为亲生血缘的三兄弟,老大向郑不得不多担起一些照顾两个年幼兄弟的职责,不敢轻易外出;而向重则不同,本来向夫人就不待见他,虽然学业各方面都远胜向郑一筹,但还是在向夫人面前活得委委屈屈的。这一听说他要离开向府一段日子,向夫人恨不得是敲锣打鼓,多贴点儿钱都行,反正快点送走的意思,就极其痛快地答应了向重的外出请求。
刚刚举行完向重的“加冠礼”上,向夫人最为耿耿于怀的,还是那块向大夫早早就交给了他的玉佩,比起向郑行冠礼时的那块儿,足足重了三两,质地更是上佳的羊脂玉,比向郑的青玉要贵重了很多。
虽然兄弟间依然和睦相亲,但架不住向夫人在后面,暗暗挑拨,说得次数多了,向郑也开始对自己的那块青玉,有些爱不起来了,就干脆不再佩戴,收藏了起来,省得向夫人见一次,说一次,搞到本来心无芥蒂的兄弟间,一见面很难堪。
“记得,你要给吾带多几份好文返来,也好让吾一睹老子之风采。”
送向重走的时候,向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认真交代,毕竟如今的李耳已是名满天下的“老子”了,而自己却没机会受邀,还脱不开身。
“放心吧,吾定会记得!”
向重是一个细心的人,他也发现了,最近向郑腰间佩带的青玉玉佩总忘了戴,想必是为了减少一些易让两兄弟平生嫌隙的麻烦。
同样怕麻烦的向大夫,为了平衡两位夫人的关系,也一直没有接向小夫人回来向府居住,而还是像以前那样,以这边正夫人为主,有空就过去那边小住一下,倒也是“眼不见为净”,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