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口中兀自念叨的六点半棍,其实就上就是他刚才用来对敌黑衣军围攻使用的最新作战技巧。
所谓六点半棍,是咏春拳必须修习的兵刃棍法技巧,相传这套棍法源自少林寺,之所以称之为六点半棍,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这套棍法由六个半招式组成,因而用六点半概括这套棍法的招式和要诀,言简意赅;
其二,则是因为这套棍法握持方法特殊,一般是持棍人的大力利手在后握住棍的尾端,非利手在前,作为支点撑着棍的部分重量,而棍的头端几乎垂地,永远提不起来,就算是最讲究门户进退的抱架起手式,也有些吊儿郎当,没有武者精神,就像是钟盘上的分针和时针,在六点半的时候,它们都是垂向下方。
六点半棍便因此而得名。
关于这套棍法的故事,大约是在清朝的中后期,因为清廷腐败,名不聊生,导致天下的反清实力越发活跃,而少林寺因为是当时的武学正宗,很多反清志士都前往少林寺学艺,以图一技在手,能够更好的对抗朝廷鹰犬。
满清政府怒不可遏,想着杀一儆百绝了天下武人的花花心思,便丧心病狂,向千年宝刹动手,下令火烧少林寺。
一时间,无数佛门至宝,大德高僧绝于祝融之灾,不得不说是三宝流传于中土之后的一次大劫。
然而,少林寺的生机也没有因此而断绝,很多少林弟子逃过了这场灾祸,其中便有当时武宗的少林第一棍僧——至善禅师。
那时节,禅师被满清朝廷通缉逃难,为求躲避官府的追缉,他便依托反清地下组织红船戏班,隐藏其中作个火头,等待风声过去。
其后,他在此班中认识青年船工梁二娣,至善禅师注意到,梁二娣因做船工,每日都竹杆不离手,因而不知不觉间,练得臂力雄浑,是修习棍法的良才美玉。
于是,至善禅师对梁二娣悉心观察,发现这个船工小伙儿胆大心细,而且为人善良,心术正派,是可以授业的接班人,便对其言明身份,并将少林六点半棍传授于梁二娣。
梁二娣果然是个习棍的奇才,区区数年下来就学成棍技,不仅尽得至善禅师的真传,还在少林六点半棍的基础上糅合了自己多年驾船用蒿的使力巧劲,从某种程度上,将六点半棍更加完善,故六点半棍又名二娣棍。
其后,咏春拳宗师黄华宝与梁二娣同为反清志士,两人志趣相投,便将咏春拳和六点半棍法交换修习,相互研习补短取长,混成一家,从而六点半棍就成了咏春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