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上市前,我们的股权结构是:权赫51%,我30%,权郁3%,吴一凡16%(当然这个还没办理,吴一凡还在拘留所呢!)
所以我们暂且可以认为:权赫51%,我30%,权郁19%
公司要上市,我们三个股东按照股份占比5:3:2,均拿出一部分股权上市发行股票。于是就变成了:权赫32.5%,我19.5%,权郁13%和流通股份35%。
我们三人的股权结构还是5:3:2,但基数却不再是100%,而变成了65%。
这里存在的隐患是:如果市面上流通的股份被姜澈全部收购,或者收购一大部分,只要能超过权赫,达到33%。那他将一跃成为潘氏的大股东,不仅如此,他还能达到香港联交所的标准,提出全面收购潘氏。
那么,问题来了!
这样的漏洞权赫看不到吗?当然不是!
他只是没想到,会有人如此自残来抢潘氏,这不太合常理。而且就算有这样的神经病存在,只要我们三手里留够一定分量的发行股,对方买不到,凑不够33%,就不会有问题。
要说明的是,姜澈这种带有一丝“恶意”的收购,在大陆的深市和上市是不容许的,但香港则不同,放得开一些。
所以权赫没算到的是:权郁太莽撞,一个上午就把米飒和自己手里的发行股全弄丢了。
“那姜澈现在有多少股?比例多少?”我想通了后,问权赫。
“占比现在算不来,但他手里至少有四千万股,已经很危险。不能再让他这样搞下去,否则明天一开盘,潘氏可能又会易主!”
权赫说着,很紧张的回到电脑前,要不顾一切和姜澈抢市面上散户手中仅存的一点货了。
我不敢再打扰他,只心想:如果真是姜澈在搞这一切,老子必须打电话问个明白,他几个意思?到底是不是帮我哥,是不是还人情?
悄悄来到走廊里一个无人的角落,我拨通了姜澈的电话:
“潘氏的股票,是不是你在搞鬼?”
“权赫说的?还是权郁?”
“别管谁说的!承认吧,是不是你搞鬼?”
“好吧,是我!”姜澈也是坦荡之人,一口承认。
“为什么要这样做?别说是为了还我哥的人情!”
“当然不是,这件事跟你和吴一凡无关。至于原因,相信权赫已经猜到了,他现在不正在跟我抢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