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大喜欢,我就喜欢菊花,也不必弄太多,九十九盆**花就主足够了。”
扈成想说,**花有个“黄”字,怕不能长久,不大吉利,可妹妹喜欢也就多言了。
除了扈成与朱武等人忙,还一个人也特别忙,那就是蔡顺子。扈三娘命他搜罗九九八十一名太监。眼下,他手下的太监不足三分之一,缺口巨大。老皇帝宋徽宗在位时,太监有几千人,国破时大都跑了,散落在民间。刘豫登基当皇帝用了数百名,可还有不少太监没生活出路。
蔡顺子命人四处贴告示,不出三天,就来了二百多太监想入宫。蔡顺子虽然还没被任命为太监总管,自己早就把自己当成太监总管了。命令手下四个得力的太监对报名的太监一一脱裤检查。
有个叫杨帝的人,本不是太监,是个阴.阳.人,也冒充太监,来找饭碗。被检查出了“毛病”,带到顺子跟前。
顺子大怒,叫道:“敢冒充太监,给我打!”
杨帝也大叫一声说:“不要打我。我马上就可以变成真的太监!”
杨帝不含糊,当众将那个不像小弟的小弟剪掉了。顺子点了点头,觉得这人挺刚烈的,马上要了他。
杏黄色的龙袍穿在扈三娘的身上,九条龙在身上翻滚着,她也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迈着四方步,一步一步向龙椅走去。那龙椅放在高台上,要登上九九八十一级台阶才能坐上。台阶数是扈三娘自己定的,她喜欢九,也喜欢八十一这个数。
皇冠扣在头上,并不是特别舒服。皇上戴的帽子,确切地说不叫冠,叫冕。冠,很平常,甚至连猴子都可以戴;冕,则大不同,它显示尊贵,显出身份。因此,汉语世界里于是乎有“加冕”、“卫冕”之类的词汇。《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后来,成了皇冠的专用词。
皇帝的冕,在旧世代无疑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帽子。它大体由“綖”、“旒”、“缨”、“紞”、“纩”、“紘”等组成。
綖,就是头顶上那块长方板,前圆后方,寓意天圆地方;
旒,就是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个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穿五彩珠玉串连而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
紞,有专门用途,也是丝做成的线绳,线绳下端有个黄色绵丸,专用名词叫黈纩;
纩,其实就是挂在紞头上的玉,谓之瑱,因为两块瑱正好位于左右两只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
冕如何固定在脑袋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