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四个被父亲追到了我家。我们五个伙伴一起朗读:
前七柳,后八桑,桑一嘟噜砌大墙。大火盆,小火盆,黄瓜挠子捣蒜锤。
五个爹的鼻了都气歪了,领着儿子来找胡蒙算帐。胡蒙看大事不好,跑到山里躲了起来,一直到半夜才回到学馆,夹着行李卷跑了。
我爹跟他四个爹一商量,去县城花高价请了一位老先生,叫钟真才。我们感觉他快有一百岁了,实院上刚刚六十岁。别看样子老,声音却很宏亮。第一课,就给我们讲了一首诗,叫《励学篇》。
他闭着眼睛诵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诗吗?”先生问我们。
“不知道!”我们一起喊。
“这是我大宋第三代皇上赵桓写的一首《励学篇》,你们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先生看着我们大家。
“书念好了,有粮食吃。”赵铜说。
“书念好了,就能住上黄金盖的房子。”钱铁说。
“书念好了,就能娶到漂亮的老婆。”孙锡说
“书念好了,出门坐高头大马拉着华丽的车子。”李铅说。
我在下面特别着急,等轮到了,他们都给说完了。
“宋江,你也说一说。”先生叫道。
“我要说的,他们都给说完了。”我挠了挠脑袋。
“胡说,诗无达诂,永远是说不完的。”
“书念好了,就去当宰相。”
“当宰相干什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用杜甫的一句诗回答。
“好,有志气!”先生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书怎样才能读好呢?”
“‘五经勤向窗前读’。”我又脱口而出。
先生点了点了头,这回什么也没有说。
下课了,我们一起玩耍,互相起外号。
赵铜的外号叫“千钟粟”、钱铁的外号叫“黄金屋”、孙锡“颜如玉”、李铅“多如簇”,我的外号自然就叫“窗前读”了。
我们特别喜欢上钟先生的课,他不但讲“四书五经”,也讲《老子》《庄子》《墨子》《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