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人物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秋闱(九)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秋闱(九)(1 / 1)

何志远第一个交卷的行为,不但震惊了还正在答题的考生,而且还震惊了收卷官。这么重要的考试,考生们恨不得时间再延长一天,而他却提前半天时间交卷了。相邻考舍的考生看着何志远的背景摇头叹息道:“也好,做不出早卷,省得在这里受煎熬。”接着便又提笔认真答卷去了。

第一场考试交卷之后,试卷被收卷官集中起来,从号舍沿着甬道往北,送到明远楼后的一个独立的院落中,这里是阅卷场所的外帘部分。其核心建筑是威严的至公堂,负责考场纪律的外帘官在此地坐镇,监督着试卷的前期处理工作。

在监临官的主持下,试卷先被送到至公堂东侧的收卷所,在其中整理码放,清点数目,并进行初步的剔选。但凡是破损、油渍的试卷都会直接被拿出来,送回至公堂中,由监临官审核之后,蓝笔誊录。其余合格试卷则用印钤名,再命人转磅左侧的弥封所,由其将试卷上的考生信息,用厚纸严密糊住。在录取榜单公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看。

完成之后,交给规模最大的誊录所,由其中百多位善书文吏,把考生的试卷用朱笔誊写出来,如果考生的卷子出现错别字,这些书吏必须照写,并在页顶标注出来。

誊录完毕,还要交给隔壁的对读所,由负责对读的书吏,检查誊录的“朱卷”与考生亲笔的“墨卷”是否一致,标注是否正确。检查无误后送至紧挨着至公堂的掌卷所,由其中的书吏将朱卷与墨卷统一编号后,送回至公堂中。

监临官留下墨卷封存,再根据内帘同考官的人数,将朱卷分为相应的捆,本次乡试是八位同考官,便分为八捆,并在上面写上“第一束”,“第二束”,直到“第八束”,用印钤记之后,亲自送八内帘之中。

监临官从外帘门出来,径直往北走,在一道飞虹桥前停住,对面的内帘早得到通知,主考官会同内监监来到桥的另一端,双方并不上桥,只是由一队军士,将试卷送过去,对让对面的兵丁接过来。双方互施一礼便各自回去了,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

这当然不是双方没有礼貌,而是为了防止承担不同任务的考务人员勾结舞弊,前后帘之间是严禁相互接触的。负责阅卷的后帘院,更是绝对独立于整个贡院,除了接卷,不准任何人进出。

后帘院的中心建筑是衡鉴堂,与至公堂、明远楼、大门、龙门在一条中轴线上,乃是主考官和同考官分房阅卷的场所。除了阅卷录取之外,后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每场考试前一天,由主考官命题,并在其中的刻字房和印刷房中刻印出来,在翌日一早送交外帘。

当试卷送入内帘之后,主考官便对八位同考官道:“诸位,掣签吧。”几位同考官便上前抽签,抽到几就把那一捆卷子拿走。

但不能带回房间去,必须要在鉴衡堂中阅卷。主副考官坐在堂上,八位同考官分坐左右。负责监视阅卷的内监临,带着一干监视官,坐在众考官的边上,瞪大眼睛监视考官的阅卷过程。

在监视官的虎视眈眈下,整个鉴衡都静悄悄的。因为这些监视官一般锦衣卫充任,保管把考官盯的毛骨悚然,不敢生出杂念。当然,只要考官不交头接耳,不挤眉弄眼,监视官们是不能出声干扰阅卷的。

同考官们都是进士出身,四十岁以下,年富力强,眼神特别好。他们必须认真的给每篇文章加注标点,同时看文章是否通顺,如果读起来磕磕绊绊,毫无韵律可言,直接搁到一边,判其死缓。

只有文笔通顺,具错别字不超过三个的卷子,才有资格被同考官看到二遍。在这一遍中,同考官主要从“理、法、辞、气”四方面来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理”是对经书的掌握和程朱注释的理解。“法”是八股文的文章结构。“辞”是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气”则是文章思想性的浓度。

这四方面的衡量标准是“清真雅正”。意思是说一篇好的八股文,应该用简洁、典雅、顺畅的语言,来正面阐述所领悟到孔孟之道,程朱之学。

同考官便根据这一标准,判别考生文章的优劣,并给每份卷子写评语,陈述是否荐卷的理由,无论取与不取,他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

同考官们将自认为够资格高举的卷子,写明推荐理由,交给边止的书吏,由其转程呈上首的主副考官,如果有特别出色的,还会“高荐”,也就是强烈推荐。

事实上,试卷的取舍权衡,专在二主考,这也就是说录取与否,都是正副主考官说了算。如果同考官推荐上来的试郑,得到了副主考的认可,那么他便会在卷子上,用黑笔写个大大的“取”字,写明推荐理由后,送给主考官。

如果主考官也认可,便会再写一个“中”字,合起来便是取中,同时也要写明取中理由,以便解送礼部磨勘。

对于被副考官否决的试卷,主考官虽然有权扳过来,但那样太落副考官的面子了,所以主考一般不会行使这个权力,除非他特别常识的。但一篇文章能让人特别赏识,在别人眼里就至少是上好的水平,不会不取,所以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

至于同考官推荐了,却没有被采纳的卷子,正副主考官也需要加注批语,说明没有被录妈的理由。

阅卷的时间是白天,到傍晚时停下休息,这时两位主考和内监官便会一齐清点朱卷,确认无误以后,再用三把锁共同锁好鉴衡堂。第二天一早再一起过来,三人共同到场开锁,继续阅卷。

一般阅卷时间不到二十天的,其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来进行第一场的阅卷。虽然第二场和第三场阅卷时,同考官都可以继续推荐。但在实际过程中,主考官只重视头场,尤其是中的四书,基本忽略二三场的等级。也就是说,头场被选中,二三场只需文理通顺既可过关。一方面,这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考官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全部仔细审阅,所以比较客观的八股文变成了阅卷首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朝最重视四书五经和程朱注解,选择八股文做重点,也在情理之中。

半个月的阅卷之后,所有考生的头场卷子,终于全部审阅完毕,经过同考官推荐,两位考官取中,一共有八十二份卷子被取中。但山东乡试的解额是八十九个,这个数字是一定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换在别处,经历了能把人折磨死的阅卷之后,考官们会在最后松松手,凑起解额了事。

但在这里却是不行!因为这次担任主考官的,乃是山东提学官邵贤,此人是成化八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整体排名第四。能考到这个名次的,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主,在这些六品七品的同考官们面前,那就是前辈加学霸的存在,并且此人非常较真......在阅卷过程中他三番五次的重申,要求考官们认真对待每一位考生的试卷,力求将有真才实学且合乎要求的考生选拔出来,让他们出人头地。

邵贤不仅督促同考官们认真阅卷,自已也严格把关,对每份试卷的优缺点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绝不肯让不好的试卷滥竽充数,结果当阅卷结束,还有七个解额没有录取。

为了保证好的试卷不被遗漏,邵贤又认真审阅了每一份落卷,一直到榜前一天,才从落卷中找出七份上好的,凑齐了八十九人。

剩下的工作便是排定名次,因为考官都是临时抽调的,事毕解散,并没有编制上的隶属关系,所以谁也不怕认,往往会因为意见分歧,出现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但在这里但不会如此,因为邵贤对所有文章的优劣了若指掌,评判时一语中的,众人也就无从争执,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排定了录取的名次,让一旁的内监官松了口气,擦汗笑道:“我还以为要耽搁了呢。”

邵贤笑笑,手持排定的名次,起道:“走吧,诸位。我们去至公堂!”便与那内监官并肩,率领全部考官出内帘门,过飞虹桥,入外帘,进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一个时辰后,全部八十九位举人露出真容。看着录取考生的籍贯,担任监临官的山东锦衣卫千户对邵贤道:“山东有一句俗话,说‘取得好,看青州’,这些看来青州的文气已经压过了孔子的家乡兖州。现在一看,青州、济南、兖州三地的考生居多,说明您这次的录取是公平公正的。”

这一次的录取的前十名,其中青州占了三人,济南占了三人,兖州占了两人。但没有一个人质疑不公平,反倒都说:“心服口服。”可见这三个地方的考生水平之高,是所有人公认的。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

(=)

最新小说: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天空中一朵云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我在大唐是传奇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这个暴君,我养的! 皇叔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