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传入城中,守军十分的气愤,反倒斗志高涨了起来,个个悍不畏死,放言要死战到底,既然怎么样都是死,反正也没有了活路,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不怕死的敌人,才是真正令人可怕的对手,唐军也因此久攻不克。
这时,高句丽的降将高延寿献策说道:“应该释放高句丽降将与妻子团聚,以动摇安市城守军的心,然后移兵进攻乌骨城,该城守军弱少,可朝至夕克,最后麾军南下,平壤可唾手而得。
群臣诸将亦建议,应该与张亮所率水军会师,并力攻拔乌骨,“渡鸭禄水,直取平壤,在此举矣。”
李世民听了之后,也觉得非常有道理。正要采纳这一建议时,但李道宗却极力阻止。
他认为如移兵乌骨,则建安、新城的高丽守军必定会紧随我们之后,我军则有腹背受敌之忧。
因此,他主张先破安市城,再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唐太宗遂打消了移兵乌骨的念头。
李道宗的建议当然是万全之策,但是这就让唐军陷入了正面作战一颗颗拔高丽建立的诸多“钉子”的过程,战争必然旷日持久,而且当唐军拔完所有的钉子之后,还能有多少兵力来进攻高丽的都城平壤呢?
显然按照这样的方针来办,想要一举攻灭高丽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日午后,安市城中传出猪、鸡鸣叫之声,李世民估计高句丽守军可能夜袭唐营,遂严兵设备。
果然,高丽数百人于夜半缒城而下,唐太宗亲自驰至城下,麾军急击,高丽军死者数十人,余者只能退回城中。
第二天,李世民又命令江夏郡王李道宗,督促众人在安市城南修筑土山,以逼城内。
城内守军亦增高其城,与唐军相拒。双方兵士又分番交战,每天都要六七回合。唐军兵士用冲车炮石,摧毁楼堞,城中守军即用木栅塞堵被打出的缺口。
江夏郡王李道宗在修筑土山时,足部受伤,唐太宗亲自为其针灸。
因此,筑山昼夜不息,先后历时六十多天,用工五十多万人次,山顶距城仅有数丈,下临城中。
江夏郡王李道宗,派果毅傅伏爱将兵屯土山之顶备敌。由于山顶过高,根基不固,屯兵过多,土山塌倒,压坏了城墙一角。
这时正值傅伏爱擅离职守,高丽守军数百人从城缺处杀出,占据了土山,“堑而守之”。
如此一个绝佳的攻克安市城的机会被如此浪费,还反而被对方转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