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就算有心人想编排也没几个人愿意从众。
于是,若初得了夫人的册封,若尘升了宿卫军都虞候,张氏一门开始在汴京贵族中脱颖而出,一时花团锦簇,烈火烹油,惹人眼红。
若初暗暗心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若尘毕竟太过年轻,只怕高处不胜寒。
几个月后,潘美病逝,太宗悲痛,赠中书令,谥武惠。
若初又不禁感叹,一代开国政治家,一念之差,差点断送自己一生的功绩。
太祖皇帝赵匡胤虽有密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可在朝为官,终究福祸难料。
她悄悄告诫若尘,“如今你受陛下破格提拔,是汴京最年轻的宿卫军都虞候,难免惹人妒忌。你要小心当差,不可生出杂念被人引诱利用。且看潘美,一生南征北战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晚年却犯下大错,差点葬送满门。你是我的亲弟弟,陛下顾忌你是许王的小舅子,可能多少还会对你有所猜忌。你要记住入朝从军的初心,只做你认为对的事,不要随流站队。高处不胜寒,万事小心。”
若尘郑重点头,“长姐放心,我定当牢记。”
而这个时候,朝堂之事也在悄然变化:当年北伐失利,宰相李昉曾上书太宗,言北伐失败是陛下好大喜功所致,因而得罪太宗。
御史中丞赵昌言上书驳斥,将北伐失利之事推给急功近利的曹彬,深得太宗心意。
潘美死后,太宗对宰相李昉越来越不满,有意提拔赵昌言这个阿谀奉承之徒拜相。
赵昌言便伙同知制诰胡旦,唆使翟马周标榜效仿唐太宗朝名臣马周,为国请命。
翟马周敲响登闻鼓,弹劾宰相李昉身为一国宰辅,在辽国入侵之际,不能忧劳国事,竭忠尽智,只知饮酒赋诗、歌舞宴会。
太宗借题发挥,很快令翰林院学士起草诏令,罢黜李昉。
李昉罢相,元僖见机会难得,忙差人送信给赵普。
赵普便再次上书,太宗感念当年北伐,赵普三次上表的一片忠心,立即下诏令赵普还朝。
元僖又向太宗上表,言赵普,“开国旧老,厚重有谋,忠诚言事,不苟求思顾以全禄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为人厚重,老成谋国,此真圣朝之良臣也。”
太宗深以为然,于是赵普成功第三次拜相。
太宗又念起元僖担任开封府尹这一两年,政事平稳,立功无错,在朝堂上意味深长地告诉众人,“多年前,朕也和二郎一样,二十岁出头就担任开封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