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秒变金身塑像,这种事情还真是闻所未闻。
游离只知道,民间为神祇立像,有所谓的“泥塑金身”之说,实则因各地贫富差距、信仰的虔诚程度、工匠技艺等因素不同,导致神像的品质差异极大。
仅从神像的材质上分,民间就有泥坯、桃木、玉石、陶瓷、黄铜、黄金等的区别,更有甚者,有些穷乡僻壤由于缺钱和能工巧匠,只以芦竹为骨架,用粗糙的黄草纸糊出一个简易神像来,照样四时常祭,香火不断。
用师父璇玉子的话说,就是“其像或有品第差等,其信其情实无不同也”。
这个道理游离自然明白。泥塑金身固然重要,但世间的神祇更看重的还是民众的信心。
心若不虔不敬,花再多钱,建再奢华的神像,于这些神祇而言,其功德修为依旧增益有限,反不如因陋就简但信仰却更加纯粹的贩夫走卒,每一次烧香诵念神祇之名、由衷感激神祇的庇佑和恩赐,都是在为神祇积攒自身功德和修为添砖加瓦。
久而久之,即便是那纸糊的神像,在香火信力的持续熏陶、加持下,最终会量变引起质变,由本属于凡俗之物的普通塑像,变为蕴含无量功德的神祇金身。
不过,话虽如此,但也并不意味着神像的材质并不重要了。
须知,“泥塑金身”乃是神祇接受民众的香火信力的重要媒介,是神祇歆享香火供品、吸收功德信力的锚点,所以往往有一些功利心强些的神祇,会格外看中自身塑像的材质,毕竟“泥塑金身”的材质越是高级,就能省却更多的修行时间。
金身塑像,正是“泥塑金身”的终极形态,一旦达到这个程度,不啻仙道一系的修士将肉身修炼至超凡入圣的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仙遗蜕”。而对应的神祇,便等于是多了一副“肉身”,并以此持续吸收信众的香火信力,快速增进修为。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金身”,与黄金锻造的所谓“金像”犹有不同。黄金塑像虽然比其他材质的神像更能有效的吸收香火信力,但远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身”。否则,那些神祇哪里还需要兢兢业业地护佑民间,赚取香火信力,以争取功德加身,提升修为?直接搜刮黄金,锻造自己的黄金塑像不就好了?
事实上,根据《道藏》中的记载,天庭对于其治下的天神、地祇,有一套严密的考核体系,称为《功过格》,由撰写了《阴骘文》的文昌帝君保管。
各级神祇均需按照上面的要求,在享受民间香火信力的同时,也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