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此时是天价了,很少有人能抗拒的了诱惑。毕竟老一辈的,收集这些书画的人大多已经作古了.....这些书画的主人大多是见钱眼开的“不肖子孙”~
没有办法,哪怕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是在战火中长大的,文化底蕴要比爷爷奶奶辈低很多,对这些书画的爱也就少很多。
很多人都是当年画挂的,不怎么珍惜。再珍惜也就当是个一二百块的“值钱”物件,有的更是拿到文物商店人家都不稀得收的。现在封华一下子给了个天价,哪有人不卖!
真不卖的就是真懂的,真爱的,这种人,封华更要强求了!不然这些书画被烧了,这些人不是气死就是心疼死。
这时候就轮到其他物品上场了,不要钱,要吃的不?要米要面还是要肉?猪肉牛肉还是羊肉?生的不要熟的要吗?死的不要活的要吗?
不能把传家宝换吃的?那换家电、自行车手表怎么样?有了?那换黄金怎么样?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啊!你看这世道多乱啊?没准将来更乱!快换点存着吧!
很多人家抵挡不了封华的各种诱惑,还真让她得手了不少。
至于剩下还不换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看准她急需,想狮子大开口的,一种是真真真爱的。
对于这两种人,封华要先看货,如果是她知道的名家之作,她就换个身份换个声音来,打着“政府征收”的旗号,如果能吓唬住,换来了就换来了,换不来就是天意,她不强求。
至于那些一般般没名气的作品,就算了吧。天下那么多书画古董等着她,她没功夫在这死磕。
仅在江浙一带,封华就呆到66年的3月末,这里不但古迹多,书画更是超出她预料的多,每次想走都挪不动腿。后来她有名气了,老客户都带着新客户找到她的家门了!
她在一户客户家租了个“办公室”,专门收集东西,甚至找了几个“代理”,让他们帮着她收东西。
这让她的收获成几何倍的增长。估计造纸厂再想收80顿是不可能了。
眼看4月就要来临,封华咬牙去了上海。上海才是重中之重,不过它小,封华相信一个月时间够她扫荡一遍的了。
到了上海,自然要先去看看赵永他们。
“大...大!”封华刚走进武康路的苏宅,就听见一个结结巴巴的声音。
封华转头看着目瞪口呆的赵永,一下子笑了:“永哥,差辈分了,我可不是你大大。”
赵永也笑了,嘴都要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