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了。”
到十月,文宣帝死了。
第二年的夏天,僧稠也去世了。
僧稠临终时,异香飘满寺院。
皇帝派襄乐王前来问候:“大禅师僧稠,意志坚强,修炼刻苦,必能感动上天而成正果。禅师寄心于寂默之中,虚来实返,定能成玄妙功德。”
僧稠去世后,高官和名士大都前去吊唁。
为表达他们对僧稠的崇敬,施舍无数的东西,召集一千多僧人,在云门寺供祭,以期为他在彼岸世界带来福德。
僧稠下葬的那天,满山是人,有几万之多,点着无数支香。
正午时,开始焚烧僧稠的尸体,人们无不悲痛欲绝,哭声响彻山谷。
立刻有白鸟数百只,徘徊飞翔于烟尘上,悲声鸣叫,悽切感人。
北齐孝昭帝皇建二年,僧稠的弟子昙询等奏请孝昭帝为僧稠建塔。孝昭帝下诏说“僧稠大禅师,德行修持高深,是佛家三宝的栋梁之才,其神灵超于一切物外。可以据此地的风俗,建塔以志纪念。后将举行千僧斋祭,彰示法师光辉的一生。使之流传后代。
北周灭掉北齐后,把废弃后的云门寺赐给大夫柳务文,柳务文让他的亲戚辛俭守把家搬入寺院。
过了不久,辛俭守一家暴病而亡。
“现在不能出家,这一辈子就完了。”七岁的灵裕叹息说。
他的出家的请求又一次被父母拒绝了。
灵裕一生下来,就与佛门有缘。
每次遇到僧人,小小灵裕立刻垂手站立,然后躬身施礼,把自己手里拿着的舍不得送给小伙伴的心爱之物送给僧人。
一听到屠宰的声音,他就觉得那刀好像是扎在自己的身上,疼痛难忍。
灵裕六岁的时候,就向父母提过出家受戒的要求。
父母那时瞪大了惊异的眼睛看着灵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六岁的儿子会提出如此不同寻常的请求。
父母早就把振兴门第的希望寄托在灵裕的身上,他们怎么会允许灵裕出家呢!
的确,灵裕太聪明了。
千余字的文章,小灵裕一看就能背诵,《孝经》、《论语》等,初读就文词俱明。
灵裕出家的要求多次被拒绝后,他就想寻找时机,逃出家门。
十五岁的时候,灵裕做好了准备。
但这一年,父亲得了大病,灵裕只得留下来侍候。
父亲的病,使家人每天为他请医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