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宗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指禅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传,是在传统佛教经典之外传承的教义。禅宗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不认识文字,不能阅读佛教经典,也同样可以把握佛理。早期禅僧大多文化素养低下,没有能力像义学法师那样精通佛典,他们的修行贯彻在劳作之中,而不是体现在研究弘扬经典上。这种思想正是基于禅僧的现实需要产生的。
??同时,这种轻视传统佛教经典的口号提出,表明禅宗优于其他佛教诸派,几位大和尚的骄傲之心犹然而生。
第二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是对佛宗的教义的高度概括,佛宗的观点是,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他心中对人世之苦的认识,只要他认识了,就可以成佛。而且禅宗进一步发展了佛教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佛宗认为人都是有佛性的,这是人成佛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佛。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人的佛性被人的种种欲望遮蔽了,没有被见到。所以,佛宗提出了“明心见性”的成佛宗教实践。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明了人世之苦,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就可能立即成佛。而且这是成佛的唯一途径。佛宗的这个思想,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者、觉也”思想的发展,同时解释了释迦牟尼佛的“顿悟”的本来含义。所谓人的成佛就是人的觉悟,而人的觉悟在佛宗看来只在一念之间,这就是顿悟的意思。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就是对佛宗这个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解读。这也是表达了佛宗认为成佛在一念之间顿悟的思想。禅宗提出这个思想以后,标志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最高发展阶段。
佛教起源天竺,秦汉时期在西南就有流传,汉代白马寺的建立是其融入中原文化的标志,自从达摩祖师少林面壁,隋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重要的有智顗创立的天台宗;吉藏创立的三论宗;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有南山、相部和东塔三家;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惠能分别创立的禅宗,有北宗和南宗,自禅宗一出,中原佛教声势大振,成为公认集大成者。禅宗的传承,让中原人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得佛心者知佛不从外得,信佛教不从外来。达摩西来传的就是这个心印。惠能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