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部分的积蓄,都支持陈太太回国创业用,但是如果两年创业不成功,陈太太就必须回英国和他继续过“小日子”,并且还有个附加条件——两年内创业不管成不成功,陈太太都要尽快计划生小孩。陈太太爽快地答应了,还兴奋得直亲陈先生的脑门儿。
两人相互妥协后,陈先生含泪咬牙,以最快的速度,卖掉了心爱的花园洋房,去伦敦的希斯罗机场送走了太太回国创业,他也只好搬回了自己作为二房东经营的这栋小房子——海德里道28号,这里住着静好、李若诗和访问学者白老师夫妇两人。这房子里还空着一个正经房间,陈先生琢磨,即便以后有了新房客,他也可以住储藏室,或者睡在客厅。
那边陈太太回国后,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国内合作者的有机种植基地项目工作中,可工作开展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每天乱七八糟好多事情,需要和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陈太太其实骨子里是个书生气十足的人,又在牛津那种简单的环境里生活了十来年,回国后体验着各色烦杂的人、事,很快就感受到了创业的不易……不说别的,单说她早晨七点来到办公室,就已经有好几个人排队等着找她谈事儿,周一是这样,周二是这样,周三是这样,周四周五还是这样,甚至周六周日,也是一早就有人打电话找她......而每个来谈事情的人,几乎都是带着棘手的问题,找她来解决,不过陈太太有一点很厉害,她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她都会和对方说:“万事有解!”
陈先生给她打电话,问:“怎么样?累吧?”
每回陈太太都吹牛说:“并不太累、诸事顺利,总有贵人相助。”放下电话,实际是“一团乱麻”。
陈先生猜到她那边不会容易,毕竟刚开始嘛。可陈先生也不在电话里点破她,她在那边一个劲儿说什么都好,他就只是听着,说:“好就好,好就好。你也照顾好自己,不要太忙了……”
陈先生其实盼着她快点儿搞砸了,早点回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