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秦军在阏与大败,返回来进攻几地,廉颇领兵救援,在几地又一次打败了秦军。
第二次出使秦国就尴尬了,长平之战对峙,求和平推举他前去求和,他成为了救火大臣,却被戏耍了一番,最后自己差点回国颜面无存,那次可是把他打击得够惨。
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于长平,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了一员都尉。赵孝成王闻讯后,便召来楼昌和虞卿商议战事。
在这次讨论中,楼昌主张派重臣向秦求和,而虞卿认为若令使者入秦求和,必将无果,他劝谏赵孝成王应当遣使入楚国、魏国,以此让秦国怀疑诸侯合纵,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达成和解的目的。但赵孝成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而是直接与平阳君赵豹相议,派遣郑朱入秦,商讨议和事宜。
听说秦国接纳了郑朱后,赵孝成王再次召见虞卿,问道:“我派行人郑朱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应该成功了吧?”
虞卿回答说:“和谈必不成,赵军必被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而郑朱又是个显贵之人,他一入秦,秦王和应侯必会将郑朱来秦这件事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已与秦国求和,必不会加以救援。秦国知道诸侯不救援我们,那么和谈自然不可能成功。”
事态发展果如虞卿所料,应侯范雎把郑朱使秦之事大肆宣扬给了诸侯使臣,同时却不肯与赵国和谈。后来,赵军在长平大败,邯郸也受了围困。
想想以前那些事情,郑朱感觉被戏耍了一番,心情突然间就不是不爽。
他刚来到咸阳城门口,守门的秦吏立马上前进行例行各项检查。
郑朱的随行侍卫上前报告一下自己一行人的目的及情况,再拿出通关印书,以及秦宫里的赛马会的邀请书。
车马放行后缓慢通过,不一会又停了下来。
郑朱本来就嫌路途太远,能够早点到达驿站休息来着。
他有点怨气地质问道车夫道,“怎么回事,还停下来了?”
车夫也是一阵无语,前面来了几个人拦路。那人手持符节,正是大夫蔺齐。
为了加强对邯郸的了解,蔺齐也通过父亲旧识,了解朝堂动静。
这次行人郑朱要来咸阳,也是前几天从眼线那里了解到的。这不刚好比侍女秋晚那么三天,肯定也是带着使命而来。
公子刺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一阵兴奋,没想到侍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