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1 / 3)

在东晋,由谢安指挥的北伐,本来很是成功,将东晋北面领地推进到黄河以南地区,但,继桓温之后,专政朝廷的司马道子,忌讳谢氏功高,朝议“以徵役既久,宜置戍而还”,令谢玄回镇淮阴,最后北伐功败垂成。

哎!哎!哎!这该死的勾心斗角啊!

本可以借苻坚死后,北方的混乱趁机收复故地,但……虽有惋惜,可也仅仅是惋惜谢安父子而已,晋朝在西晋的时候就已经糜烂,跑到南方还能苟延残喘这么久,也真是神奇了。

前面已经多次提过,晋朝时士族的兴旺,兴旺到能左右皇权的程度,但士族却喜欢“职闲廪重”和接近皇帝的清要之职的清官,瞧不上地位卑下事务冗繁的浊官,其实相比于清官,浊官更有实权,这恐怕也是南朝四个皇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寒族的原因吧。

到了东晋后期,士族变的更是奢靡,发展到“出门就乘车,回家就有人搀扶伺候,整个城镇内,没人骑马”的程度。

这种现象,在整个南朝持续存在。

士族瞧不起寒族,即使是开国皇帝、皇族,也依然被他们嘲笑,一直到隋唐时代,从“九品中正制”发展而来的科举制出现,士族、门阀政治才彻底消亡。

吕思勉指出,士族的消亡,并非完全因为九品中正制,而是因为士族的生计日渐困窘,所以,士族与庶族通谱、通婚者逐渐增多。

在此之前,士族是不与庶族通婚的,更别说通谱了,通婚、通谱的结果,便是“士族”这个阶层便越来越不明显,科举制恐怕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向南迁徙时,有率宗党亲戚结伴而行的,也有地方豪族,呼朋唤友一起走的,所以各个迁徙大军,户数多至千百,相互周济、抚恤,建立纲纪。

都能想象出那是一个怎样壮观的景象,首尾不相望啊,恐怕都得绵延数公里之长吧。

北方诸族南迁后,广占良田,划定区域并封禁山泽,隐藏人口。

难怪南北不相容,还以为只是政治上的原因,这样看来,恐怕当时在南方人眼里,从北方迁徙来的不是人,是蝗虫吧。

权势这东西吧,移个地方便会消失掉,所以,当时能在南方站住脚的,其实都是当时秉政之人,其余的,则日渐困窘。

之后,朝廷施行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这样日积月累的,侨居者与当地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因为地域、风俗等原因,引起的偏见等隔阂,也日渐

最新小说: 嫡女狂妃:王爷,缠上瘾! 大明:我!老朱家的瑞兽麒麟 咸鱼皇帝:反贼,你们给点力行吗 大明憨婿 请君以江山为聘 祁慕终 穿越后成了将军的挡箭牌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逍遥小师爷 一山不容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