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北司南牙纷争不断,但自从甘露之变后,北司力压南衙,很多宰相只能与宦官交好,比如前朝宰相李德裕就和杨钦义共事过,并厚赐金银财货,后来杨钦义担任枢密使,就投桃报李,向武宗推荐他为宰相。
内侍省权利如此之大,殿中省只能仰人鼻息。
四贵地位显赫,已经不用随时侍候皇帝,他们有的人把私邸建在长安南城,就是明证。
宦官如果能在外城建立府邸,一般会选在长安城东北角,这里离大明宫和兴庆宫都很近。
在掖庭宫当差的就选在长安西北角,便于往来。
能把私邸建在南城,说明不必随叫随到,跟皇帝已经不是一般的主仆关系!
伺候皇帝的贴身宦官有两钟,一种是刚才出去通传的内侍王归长这样,擅长舞文弄墨,有些诗才,走的是文官路子。
一种是像皇帝身边五个护卫一样,出身将门,鞍马娴熟,精通兵法,以后朝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位子上努力。
医待诏和殿中省尚药局的医官都在大明宫,传唤过来需要不少时间。
皇帝进去看儿子,柳婕妤自然跟着。
晚莺也进去侍候,郭弘被留在外面,五个护卫也留下两个守门,其中就有前日考教郭弘等人的王宗实。
夏日炎热已经是下午,树上的蝉儿一声声叫个不停。
院子里除了他们,还有几个小使,有跟着皇帝来的,也有归真院侍候柳婕妤的。
归真院只是柳婕妤修道之所,柳婕妤喜欢清静,身边跟随的侍女不多,本来有四个,但其中的初雁被抓走,如今就剩下三个。
另外两个侍女此时不在院中,去内侍省那里领钱粮和汤药。
所以也没人管郭弘。
他看的后殿边墙上靠着黏知了的杆子,就走过去拿了,去黏树上的知了。
这在宫中是一项杂役,一直由小使做。
清代雍正的时候还专门有个黏杆处,不知后来怎么传成了血滴子……
郭弘眼明手快,很快黏下几只知了,都放在篓子里,这是可以炸着吃的。
周围侍候皇帝和婕妤的小使都眼巴巴地看着,很有些动心,他们可没有这么大本事,一黏就是一只。
知了声小了很多,皇帝在里面也发现了,笑着跟柳婕妤说话,郭弘耳朵尖,似乎听到是在说自己。
他现在要够高处的知了,于是搬了个梯子搭在树上,自己爬上去。
又黏下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