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在此无根无凭,元廷势大,他们这些有家有业之人如何能够轻易下定决心投靠?
此时于志龙草拟的檄文和告示刚刚在城内开始四处张贴,田烈和孔英一直在家宅内,尚不知情。若是知道这些内容,田烈或许会对于志龙的邀请更加慎重斟酌。
明士杰算是田烈的一名弟子,田烈对他的印象是性格坚毅,善恶分明,临事沉稳不惊。这经书虽然习的不出众,但是品性较敦厚。而谢林为官一方多年,虽有随波逐流,贪贿之事,但是其人却颇有才干,还算是为地方做了不少实事。若不是他良心未泯,自己也不会与他结交多年。
前些年谢林数次推荐田烈为本地学正,皆因田烈性傲,宁愿白衣,数次不征。
知道是谢林和明士杰举荐自己,田烈心中喜忧参半。这二人与己相熟,能举荐自己,说明他们不愿自己就此终老一生,按照明士杰的说法,人生天地间,当做豪杰事。谢林是多年在官场经营无果,他本是汉人,朝中没有根底,想向上爬希望渺茫,故经此事变后,彻底倒向于志龙。
田烈虽有立世扬名的愿望,但是以前多是偏重于才学之域,而不是像谢、明二人如此惊世骇俗,竟然从了反贼!
他毕竟家业妻儿俱全,虽不得志,但衣食无忧。至于其本地子弟,亦多是小有家业之人,毕竟能够上得起书塾的,家中多少有些家底。若是让田烈为于志龙推荐,万一其家中不愿,而于志龙又事败,岂不是害了自己的子弟!
田烈一时沉吟不语,此为其一。
其二,田烈研读多年的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蒙人入主中原数十年,最后开始用汉臣,纳汉法,又开科举仕,历经多年后,普天之下,大部分儒生已经认同了蒙元朝廷的正统性,特别是那些被科举入仕的汉家儒仕,他们对蒙元朝廷的忠心远远超过蒙人自己。
在这几年各地的反潮中,不知有多少蒙人官吏望风而逃,或畏敌如虎、犹豫不前,反倒是那些地方的汉人官吏多在危难局势下与城共存亡,即便是被贼寇俘虏也少有降匪的,最后身死家灭,元廷多旌表其事迹。
按照忠君的大义来说,这些儒生是死得其所,壮怀激烈。田烈虽是汉人,却多年读所谓的圣贤书,也多少认同此理。此时听得于志龙的恳求,自然不甚愿意推荐自家的弟子进入于志龙的军中。从心里说,田烈认为谢林其人就应该在城破之日舍身取义的!
若是入了匪寇,一日入匪,一生有污名,不仅今后要遭元廷剿灭,而且在儒生仕人圈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