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安排好手下赶来汇合。
四人坐在这里一边听着各地来往的新鲜消息,一边规划着接下来打算。
时局上倒是和陈子谦判断的差不多,北方被叛军攻占后,首要任务自然是巩固地方。
其次入侵中原首先就要经过宁州,这里又多士族,为了能多拉拢一些人才,唳王那边肯定也是派人多方游走。
这是个过渡期,待士族问题解决之后,叛军势必会以北方为根据,一路长驱直入,杀进帝都。
各地诸侯甚至提前就替叛军把进犯路线规划好了,沿途能撤走的已经开始陆续撤走,不能撤的也就装装样子。
到时候随便打两下就佯装不敌弃城而逃,只要不损害根基,诸侯们都乐的叛军把动静闹大一点,就等朝廷坚持不住,下诏让各地诸侯带兵进京勤王。
当今皇帝对唳王攻占北方一事儿,至今还蒙在鼓里。
而把控朝政的方士一党,眼下照样是该吃吃该喝喝,全然没意识到大军已然压境。
当然,朝堂上那些文武大臣也不全是庸碌之辈。
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士族官员们跳的最欢,甚至还和平时看不上的大将军潘林一党同仇敌忾起来,联名声讨方士一党。
最后的结果是各地士族官员受到重大打击,过半士族高官不是被贬回地方,就是直接被罢免官职,朝堂上还能看到的文官一朝之内剩不过半,且大多还都是手无实权的芝麻官。
这里面的政治斗争是看不见的鲜血淋淋,最后看似方士一党占了便宜,实际上他们反而圆了士族官员的心愿。
正如陈子谦向陆顺建议的那样,被人赶回去可不代表弃朝廷而去,士族官员们走的心安理得。
然而方士一党不仅毫无所觉,还乐呵呵的享受起这场政治较量取得的胜利。
另外最受益的自然是大将军潘林一党,夹在中间和个稀泥,既清理了那些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整日就知道瞎几把扯圣贤的文官,又让方士一党进一步被黎明百姓所唾弃,俨然就成了朝廷最后可以依靠的一方力量。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地诸侯在打什么小算盘,大将军潘林岂能不知?
论计谋大将军潘林麾下有军师等能人,论底蕴他们更是直接背靠朝廷,且名正言顺。
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身后还有整个大燕朝廷可供挥霍,等叛军真的打到帝都,被委以重任的绝对是大将军一党。
到时候顺势再把方士一党除掉,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