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失措地说。
考古队带头的人姓荀,他身边还有两个戴着眼镜的人,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三十上下,两个人都斯斯文文的。
四十来岁的那个人自称叫闻牧山,那个年轻点儿的说话开朗,他说自己叫做费唐。
“凉拌西红柿,费糖。”他开玩笑说。
闻牧山见张向阳不愿当向导,于是问村长:“你们这里还有熟悉沙漠的牧民吗?”
村长连忙说,农场里的人都是上班的,“官差不自由”,倒是可以回亚吐尔村,找村民商量一下,“他们闲着也是闲着,给点儿钱就可以”。
黄善保去过省城大巴扎,知道什么是商品经济,他一听是北京来的,顿时就急了。
“怎么能给点儿钱就行呢!进沙漠可是玩命儿的事儿!一点儿钱就能打发?!你别管了,我给你去找人!”
黄善保啃着包子,就往亚吐尔村的小学校跑去。
说是学校,其实那时候就是个牛棚子。黄善保要找的人叫秦大兵,是学校的代课老师,亚吐尔村为数不多的秀才。他把这事儿跟秦大兵一商量,两人都觉得是个好机会。
“要是找到重要文物,说不定我得上报纸,转正的事儿也就有着落了!”秦大兵一拍即合,“咱得去找老吴,他腿脚利索,攒个事儿可快了!”
老吴就是吴万春,是村里卖跑药的,不光腿脚利索,嘴皮子也利索。他一听北京来的人,眼睛立刻就亮了。
“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的那个北京吗?”
“废话,还有哪个北京!”
“那可是首都啊,是不是***派来的人?”吴万春做事一向神神叨叨。
“***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十几年了!”秦大兵不满地说,“甭管谁派来的,咱们得赶紧找人。”
“找靠得住的人,找自己人,到了沙漠里,咱们得统一行动——城里人可坏了,指挥人指挥得团团转!”黄善保在乌鲁木齐当过小工,经常因为没眼力价被工队队长痛骂。
吴万春撒腿就跑了出去。
但就在三个人攒队伍的时候,考古队已经找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夏强,是村里的能工巧匠,既会泥瓦活儿,还能当木工——拖坯盖房、打家具修羊圈,样样在行。
考古队还看上了一个人,那就是村里的流浪儿,哑巴萧狼子。
萧狼子肯定还有别的名,这家伙不知道是从哪个村流浪过来的,大家只传说他姓萧,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