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了脑袋。
明朝之所以没发生西晋那种八王之乱,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藩王无职无权,被朝廷豢养,饱食终日且无能为力之外,还跟另一种精神控制有关。
这种精神控制,就叫做程朱理学。
明朝是一个将程朱理学贯彻到骨子里的朝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从朝廷到民间都信奉的金科玉律。
虽然现在我们说明朝锦衣卫、东西厂横行无忌,但另一方面,明朝的皇帝,也是历朝历代君权最受限制的一群皇帝。
皇帝会有很多子嗣,因为数目多,所以就会有所偏爱。但无论皇帝怎么偏爱,只要他不是嫡子,不是长子,就几乎没有问鼎大位的机会。
哪怕你机关算尽,也绝无可能。
因为只要你违背了这个惯例,那么大臣、言官的奏折就像雪片一样漫天飞来,许多人甚至不惜性命,也要阻止皇帝产生那种改变传统念头。
他们会上书力陈厉害,或者不惜上书辱骂皇帝,“酒色财气”这个成语,就是言官侮辱万历皇帝的产物。
如果皇帝不看奏折,那也没有关系。他们会集体跪在皇宫之外,高声痛哭,吵得皇帝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如果皇帝下令将这些人拖离,他们会不惜性命一头撞死在石柱上,或者挨百十下廷杖,暴尸宫门,或者被下诏狱,惨死狱中。
但他们不在乎,他们觉得,为了维护法统而死,乃是毕生最大的光荣。
这就是传统的力量,所以偏爱幼子的皇帝,如明成祖,如明神宗,都最后没有拗过传统,还是让自己不喜欢的儿子继承了皇位。
所以在明朝当太子,只要自己健康不出问题,能熬到老皇帝驾崩,就基本上稳了。
皇室如此,那些当藩王的更得遵循祖制了。
不过,相对于皇室那种万民瞩目的情况,在明朝当藩王却是可以安居一隅,无声无息,只要你不闹腾想篡位夺权,只要你把王府大门一关,根本没有人注意你做了什么。
所以,明朝的藩王犯法的事例可不多。
老冯的推测,就是以此作为背景的。他的推测是,淮昭王朱翊镜的死,应该有些蹊跷。
如果朱翊镜的死因存疑,那么作为受益者的叔叔朱载坚自然就是第一嫌疑人。
但朱载坚却安安稳稳当了十五年亲王,逝世后谥号为“顺”。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朱翊钜。可见历史上朱翊镜的死,根本就是无人问津。
但无人问津不代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