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二世的第一位首相在亲自了解到了那些东方精锐的强大战斗力之后也纠正了过去的政策,在刚刚回师之后不久就亲自发来了投降的降的降书,表示愿意接受裁剪军队并将整个军队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做为税收上交帝国。同时还愿意接受东方皇帝的一切要求。
不过在这个时候,萧轩却并不为之所动,而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用欧洲各地抽调了自从泰西戡乱以来前所未有的阵容。除了萧轩所率领的核心精锐,一共有大概二十五万左右驻防在欧陆各地的常备力量从各个方向调集而来,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军。
当然,表面上看,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如今整个东方几乎消除了主要文明地带大多数还算像样的对手,整个泰西一带的戡乱也早已取得成功,强大的力量似乎在这时候早已压服了各地的抵抗,完全有能力抽调这个规模的力量。
可是如此庞大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其中还包括了大部分陆上和海上的主要将领,更重要的是集中在一路而不是兵分多路,这似乎就完全不符合以往的一些基本作战原则了。因为从过去的对内戡乱战争到远征海外,萧轩似乎从来不是规模制上的崇尚着,有限的资源总是集中在尽可能少的兵力之上。
“如果说当年西征的时候面临强大而众多的对手,还有集中规模庞大兵力的需要。可是如今已经非同寻常,那波斯王朝怎么能够跟当年的整个泰西相提并论?君上这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也许没有太多的企图,只是想将整个波斯一股而下也说不定。集中起来的行军,归根结底最终还会分头展开针对各个地方的清剿行动。。。”
大军云集的过程中,不少人都似乎感觉到了有些非同寻常。让此时的萧轩没有完全想到的是,队伍之前在南俄沿海乃至奥斯曼腹地两场惊人的作战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震慑住了不少人。使很多原本蠢蠢欲动的人在这个时候都不敢有所行动。
就这样,规模庞大的队伍最终还是在黑海东岸一处似乎并不是太适合集中大军的地方云集起来。
而且按照安排,大营的部署和安排也同以往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与变化。在以往的时候,即便是军队中的非精锐非亲卫力量,如果不是地方的治安或民兵武装在扎营的时候平均每万人的营区面积至少有一平方里左右的规模。可如今云集起来的二十几万大军连营的范围却只有五平方里左右,营垒挨着营垒,而且按照命令除了最外围修建起还算像样的壁垒,大部分营区还没有修建像样的工事。这还不说,在命令之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