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渐渐来临了,原本最有利于骑兵行动的时节里,萧轩率领的大军以相对分散的多路纵队开进到了卫拉特蒙古人的地盘。一路上比较合理的行军安排还有很少有仓促的急行军,让队伍在这种数千里的远征中也没有感觉到过度的疲劳和匮乏。临近卫拉特人的地盘之后,仍然仅仅是个别师的前哨队伍同零星的卫拉特人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交战,死伤不过十余人,全部战绩不过几百人,似乎敌人不仅避战,而且似乎完全从这深秋时节里茂盛的草原上消失了一样。
萧轩身边的亲兵营中的一些专门负责询问的人审讯了一些战俘之后,才听到了一些风声:卫拉特蒙古各部在遭遇到建州毁灭性的压制之后,还算能够勉强堪战的丁壮乃至很多民众都一起被押送至伊犁一带去了,似乎要准备在那一带于防守中展开决战。这个消息让萧轩身边很多参谋处的少年们多少松了一口气。
因为历次作战以来多数时候的决定性优势,决战并不让人畏惧,反而是表现自我捞取战功的的手段,反倒是敌人如果打算捉迷藏打游击,那就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应对。
只有萧轩还有临时参谋处的部分少年绝对似乎哪里有一些部队。辽东一带的建州留守力量本就兵力薄弱,选择依托寨堡防御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按照之前一些消息汇总过来的情况,建州主力集中在河中一带之后打的是顺风顺水,很快整合了叶尔羌与卫拉特人的力量,大致算起来手中至少应该有十多万人的机动兵力,其中还算像样的主力也至少应该有四万披甲战兵以上,这么庞大的力量,怎么会甘心只在防守中与来袭的强敌寻求对决呢?何况按照商人们提供的一些情况,伊犁城也不同于撒马尔罕那些地方,先不说容不容的这么多的兵力展开守城,在并非中原腹地的河中一带,仅仅是后勤方面的压力和负担,就未必容的下这么多的兵力长期困守。
“我军要不要南下伊犁一带同那里的建州主力展开决战?”跟随大军一起出征的田秀英希望战事尽量早些结束,因此也并不顾及的询问道。
萧轩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原定计划和作战方案:“只从这些零星消息来了解战场的全貌是不可靠的,如今我军也并不能确定的敌军的主力到底是打的什么注意,因此还是按照原计划行事更为妥当,只有真正的控制了两河,控制了残敌西逃的通道,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当初万历以来的这股麻烦。。。”
听到这样的话,田秀英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仅仅是担心在河中一带会不会又遭遇到堪比建州主力而且兵力不算少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