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唐诗宋词,唐代流行诗,宋代流行词。可是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这样体裁的文学作品。只是到了那个时代,才正式流行起来。
汉代就有诗了,零散的五七言诗句,早在汉以前就有。五言诗方面,零散诗句《诗经》,楚辞都有存在。而典型上四下三结构的七言诗句,在荀子中杂言体的成相篇,就是以这种七言句为主。
只是在汉代,并没有太显著的发展。早期诗,一直都被视为楚辞的附庸。先秦时代诗经中的诗,以四言为主,楚辞则不一定。
汉代早期的诗,楚辞的影子太重,直到中期,才有摆脱了这种影响的五言和七言出现。真正成形则是东汉末的事情。代表作,就是乐府中的古诗十九首,文人模仿五言乐府的体裁,创造出的作品。
真正把诗提升到文学地位的,非曹操父子莫属了。有名的嵩里行“生民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
曹操第一个把个人情感加入在诗当中。他将行军途中的感想,都寄托在诗歌里面。这种堪称个人文学的文学形式,曹操是首创。在此之前,诗有浓厚后的民谣特征,因为模仿五言乐府的体裁,歌颂一种普遍性的主题,而不是个人情感。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故而,要做好诗,最好还是将个人感情融入。这才能写好诗。”
“有道理,何公子当真大才。”何晋引用毛诗序(诗大序)的话,提前曹操一段时间说出,“应该将个人情感融入诗中,这样才会有好诗。比较会引起人们切身的共鸣。”
听的蔡昭姬,两眼发光,白皙的脸颊带了些晕红,让何晋看得很心动,可是也暗暗叫苦。
那首七言诗传出去了,那天在大将军府上,何晋让刘备念诵,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这首何晋挺喜欢的诗。引起了不少的波澜。连带那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很快的在雒阳名士圈传开。
何晋相信,说不定会传遍整个大汉,哪怕在没有报纸的这个年代,也会很快传开,透过名士之间彼此交流,扩大影响。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不然跑去大将军府上,参加那种无聊的学术讨论,或者打嘴仗,有什么意思。
把这种烧脑的问题,和哪首明显与汉代诗、赋风格不同的东西,在哪种场合念出来,影响一定不小。到时候一定会提到刘备,这样刘备就出名了。
谁能想到,蔡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