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楼,何晋看着川流不息得人潮,还有路旁的高楼建筑,恍然有回到现代的感觉。只要这楼再高点就好了。哪怕最繁荣的雒阳,市面上也不过像后世的小县城。毕竟人口和物资的丰盛程度,没得比。
不过也是难得了,在这里里可以看到来自南方的玳瑁、象牙,珍珠。来自北方的上等毛皮,人参,来自西方的香料、地毯等等,可谓天南地北的货物,这里都有了。
他还看到了一套珍稀的玻璃器皿,这是一套礼器。何晋知道这价格,要价不菲。据老板说已经摆了三年。何晋怀疑,再摆三年也不见得卖的出去,看这店里门可罗雀的样子,掌柜连带伙计的,都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
不过,也别猜人家会不会就这样倒了。这种店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咒人家倒,只是何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因为来到汉朝,他曾经考虑过,做穿越者必做的赚钱神器,玻璃!
只是,幸好没做!
好在他谨慎,打探了一下市场,才惊觉汉朝已经有玻璃了。这绝对不是舶来品,谁要跟他说中国人不懂得做玻璃,他绝对要呸他一脸。
中国的玻璃,可以远追朔到战国时期就有了。想来也是,玻璃这种东西有什么技术含量,不就是高温融化那些材料吗。中国人连**都可以弄出来,区区玻璃算什么。
不过中国的玻璃,不是后世习惯的透明玻璃,而是一种他不明白成份的有色玻璃或者说叫琉璃。最初是为了模仿玉。
中国人喜欢玉,稍微有点身份的士大夫都会弄块玉。中国玻璃最初就是要模仿玉的。后来才独立走出自己的模式,相比玉,玻璃更好塑型,可以做成各种形状。
不像玉,坚硬难加工不说,为了配合玉的色泽,还要绞尽脑汁,就像那颗闻名于世的“小白菜”,也不知道当初设计这个的工匠,死了多少脑细胞。而琉璃就不同了,你高兴做什么样都可以。匠人可以依照顾客虚,或是尽情发挥创意。
所以了,何晋没做玻璃。他不知道透明玻璃有没有行情。他是可以让玻璃做出各种通透的器皿,可他不知道,卖不卖得出去。既然这样,就算了。
放下这高价物品,何晋准备离开了。这个时候一个人走到他身边,像他报告了一些事情。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今天雒阳粮价几何,哪里来了粮食,然后哪里发生什么事情,等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要看这些小情报不起眼,在这个没有电视,甚至连广播、报纸都没有年代,都是重要的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