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转念一想,拿了钱,不给东西才叫欺骗。现在只是先拿钱,后给货。要说正常,又和他印象中银货两讫的观念不同。刘备实在不知该如何评价,只能本能的拒绝,“这不太妥当,似乎…”
“似乎?玄德可是答应我的。”,何晋面色一肃,刘备诺诺不敢开口,最后,刘备想到了一个理由,“备实在愧对伯圭学兄,不好在找上门。”
“去,或否。”,刘备的理由完全被被何晋打枪,何晋板着脸,冷冷瞪着刘备。冷冷的问道,
就知道你刘备不会答应,他才会把这个选项放最后,岂能被你如此推托“玄德,你刚刚可是答应我的。”,要是不去,我岂不是白费那多心思。
先款后货,这是他早就有的计划,早在提出流水线以前,他就想到这个方法。只要公孙瓒肯这样做,他们很快就会有一笔资金启动,并且可以迅速壮大。只是他猜到刘备可能会不答应,就保留了这个方案。只提出流水线的作业方式。
结果还真给他料中了,哪怕有外在压力,加上他的一点小手段,刘备果真不答应。他就不明白了,有这层关系刘备为何不用?
他是从三国演义中推断,刘备很可能不会去找公孙瓒求助的。
大家都知道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并以织屣贩履维生。黄巾之乱给刘备机会,不过因为刘备不肯给贿赂,张飞又鞭打都邮,丢了官,之后辗转才投入公孙瓒麾下。
那为什么他一开始,不投入公孙瓒麾下,要到后来才投靠公孙瓒?刘备武艺还不错的,也读书识字,早点投公孙瓒麾下,早点立军功,地位一定更高,不会到讨董的时候,关羽还是一个马弓手。
那为何要这样拖沓呢?何晋也不知道原因。不过,不知道也无妨,反正我逼的你不得不去找公孙瓒就好。他才有了这样的设计,故意把他最想实施的方案,摆在最后。
当一个比较困难,不可能实行的提案或方法,被否决后。后面比较容易,看似退让一步的提案就有可能被接受。
这只是一点心理学上的小伎俩,以退为进。很多人都懂,杀价就是其中一个方式,漫天喊价,落地还钱,就是这个道理,一点都不稀奇。甚至三国演义里面都出现过很多次,许多军师都喜欢提出什么上、中、下三策,差不多就是这种方式的运用。
现在,刘备就上当了。太早的保证说会照何晋策略去做,把自己逼的进退维谷。
何晋冷着脸,一言不发,盯着刘备。被何晋这样看着,刘备一脸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