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玄楚对众人说道:练功坐不终局,遽行下榻,亦为今之学者通病。考其原因,多为对练功缺乏信心决心,或由于尘情牵挂、杂务缠身难以入静,不静则烦,故不耐久坐。至因凝神调息不当,致使神气窒塞或走泄,感到浑身不舒畅而下榻者亦有之。
须知练功久处必有禅,气机由微而着,凡息停,真息现,玄关窃开及玄牝之门立等等诸种真机及境界,均须久坐才生。坐不终局,必致练功半途而废。
讲道这里,故意停了停,长老们居然催他快讲,既然还听的津津有味。张玄楚继续说道:
第二之法、两眼神光之运用
人一身之中虽是神气为之运用,要不若两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长存”。故昔人谓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犹属阳,须常常闭目收摄双眼,微微下照,则精气神自会合一家。到得丹田气壮,直上泥丸,遍九宫,注黄庭,自然阴气消尽而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露自消归无有。
张玄楚解释说:不少学者练功但知“意守丹田”,却不知“意守”二字实即包括运用两眼神光返观内照,于是意守时昏暗莫辨,如落污暗地狱,功亦难有所成。
仙有云“返观内照即真意之妙用也。”可知这“意”者指真意,“守”者指运用两眼神光观照窍位。所以说,练功中觉照之心不可无,有如天上红日,光明洞照,一毫昏黑不得。
两眼神光的作用亦由两眼在人身中的生理机制所决定。又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古又云:“机不动则弩住,目不动则心住”,故曰:“神机在目”。
从观点来看,则五脏精华皆发于目。古来气功家在其著作中惯用“眼前”、“目前”,以隐喻两眼神光的作用及炼出眼前慧光的成效。
练功中无论采取、交媾、烹炼、沐浴、温养,结胎和脱胎,无不靠两眼神光观照之功。昔人云:“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两眼神光之用实有助于扫除自身阴邪,修成阴尽而阳纯之体。
第三、戒贪看外光!我常言下手兴功莫如人之眼目,盖目者神之光也。学者每每好贪外光显示于双眸之前,以为金光焕发即修真之效验。岂知天道贵收而不贵发,人道又何独不然。古人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逆而纳之则金华内蕴矣!”苟不知逆而喜顺,常将神光发越在外,驰于视听言动之妄、贪嗔痴爱之非,日殒日销,即欲长有此身犹且不能,而况身外有身乎?
惟有垂帘塞兑,常将我一点灵光收入虚无窟里,不出不入,无虑无思,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种而为我身主宰,且充满于虚空上下,岂特一灵炯炯洞见仙真已哉!但恐太阳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随其流而逐之,则元神日梏,元气无存,生机遂绝矣!此件功法浑无难事,只须稍有意思将目光收敛之足矣!
张玄楚解释道:好贪看外光于双眸之前,此亦为学者之通病。殊不知越贪看此光,欣赏此光,则此光越向外发越,去人越远,所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于是我之元神元气日益耗损,功后不是两眼神光焕发,视物清晰,而反感两眼昏花,视物模糊,弊端立见,受害非浅。
因此,行功时必须戒贪看外光。我所以发现此光,乃瞥地回光所见,决非有意久久注视。两眼神光之用大矣,但如不知经常收敛之内蕴之,则有用反变为有害。法惟回光返照,垂帘塞兑将此光收入虚无窟里。虚无窟指下丹田。此即“逆而纳之”养光之法。
第四、不惑于异景!近观生等功夫到此,将有异状显露。吾今道破,凡有异彩奇香,或见于目,或闻于鼻,或来于耳,总不要理它。抑或心花偶发,能知过去未来、一切吉凶祝福,总要收摄元神座镇中庭。虽偶而发露天然一念现前,不待思索而能知休咎,亦是识神用事,切不可生一喜心。喜心一生,即不入于魔道,亦恐自恃聪明反为外事纷弛,而修炼从此止步矣!
此为近时要紧之务。切不可羡慕景象,自堕魔道,妄论休咎。此皆自家气习所致,非元神元气,不可信也。
张玄楚解释道:此为古来练功者之戒律。功中所现各种异常景象无奇不有,五花八门,我均须不闻不问,保持虚无忘我境界,对异景无喜无爱,无动于哀,继续按练功程序进行练功,则功夫自能往深处发展。否则,必着于魔道,功夫亦从此止步。
试举例言之,学者练功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出现不稳定的小神通功能,偶而能看到隔室事物;或不知来自何处的山水人物景象;住近城市或靠近边境的还能看到来自空中或别处的各种彩色图像,如果练功者为此种极不稳定、不知来自何处的图像所迷惑,私心窃喜自己有了一点神通功能,遂彻夜不眠而刻意追求,胡思乱想,势必厌倦内功实质的修炼,并消耗大量的元神元气,从而变得脸色暗淡憔悴,甚至旧病复发,修炼亦从此止步,岂不可戒?!
第五、人身紧要处!人身还有紧要之处,如山根、玄膺二窍,皆是通精气往来要道。人能存想山根,则真气自然上下复归各黄庭旧处。人能观照玄膺,则真津自然摄提而上。尔等每行一次,此二穴不可忽也。
古云:“玄膺气管受精符。”又曰:“玄膺一窍生死岸。”又古云:“山根是人初生命蒂。”吾人开督闭任,通气往来,即是此窍。苟能存神于兹,自可长生不老,却病延年。
张玄楚道:山根一穴,在两眼之间鼻粱上,即祖窍或玄关窍的俗称。玄膺一窍在舌下金津、玉液二穴之间。此窍可通气管,即仙宝神书《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云:“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溉灌一身皆本于此。”
第六、集神于玄窍!昨言元神斡运其间,究竞元神在人身中藏于何所?长于何地?有曰:方寸之地为元神之居;有曰:玄关之内为元神之宅;又曰:天谷元神守之。果真此三处皆元神之所栖,但不知下手之初何处为始。
古云:“洗心退藏于密”。是又闻古云: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玄窍之内吾身之室也,众人则守神于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摇其精,修土集神于玄窍之间,耳目无门而窥其隙。
如此看来,下手之时即当集神于玄关窍中,虚无圈内,庶几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方能养成不二元神。若不藏于隐幽之地,而常于方寸中了了灵灵,未有不驰于尘情俗虑而日夜无休息也。
何谓天谷?盖人头有九宫,中有一住所名曰天谷,清净无尘,能将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弛,则成真证圣即在此矣!所以《黄庭经》云:“子欲不死守昆仑”。是可见守此天谷有无限妙蕴也。
讲第七、丹田地步!吾故教生先息思虑,庶一片灵光炯炯直达其所。不久之间仍如幼年稚子,阳气熏蒸,日充月壮,其精神健旺无已也。又莫谓真阳如似一物,实有形象,而丹田实有地方。虽古人谓为气海,谓为祖窍,谓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有其名却无其实,然亦不可谓全无实也。
以为虚也而万化生于此。以为实也究竟寻不着一个物事出来。久久如此,即吾所谓丹田地步,亦杳不知其所之,似在空中盘旋一般,然亦不可竞向空中驰逐也。此中分际一言难尽。
有仙者虽将下丹田定位于脐下一寸三分之处,但在观照此窍时主张在若有若无之间,不即不离,反对死死执着,故云丹田地步似在空中盘旋。行功中更有观照心之下肾之上虚无窟子、观照脐下丹田离皮肉一寸三分间之法,均是讲求虚灵活泼,学者宜善会之。
第八、上下丹田配合!近时用功,不可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能升至泥丸,消铄上田渣滓,若神气犹懦未至圆明,须久久顾提,不妨以真心发真意,网顾上田,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自然悉化而头目不至昏晕也。
故古人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毫光照彻世界照开地狱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单守于下田,则神光一时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乱。
其昏沉散乱者即真阳不升,真阴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过急亦不可太缓,比如半夜忽然阳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阳气生于地下深深之处,若不提摄阳气,转眼之间又昏睡不知矣!尔等此时起立,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用意思将神气摄之至上,庶几天清地朗,霎时间即三阳开泰乐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气沉于海底,头目昏晕,亦不妨提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