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多年,如今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因着他这些年一直各处辗转,膝下子女皆未得到良好教养,比起京中几大世家精心教导出来的子女是有差距的,他们嫁娶的也不太好。如今曾祁昌孙辈的孩子也大了,皇帝也不能将人当牛使,还耽搁了人家的子孙,便将他荣调回京,出任兵部尚书之职,成为内阁六次辅之一,曾家的孩子也深得宫里青睐,曾家的姑娘们回京以后多次进京做客,和公主郡主们玩耍,皇后还亲赐了教养嬷嬷去曾家,曾家一跃成为京城热度仅次于镇国公府的人家。
现在朝中两大支柱,武将当属镇国公,文臣便是这曾祁昌了,不过镇国公府枝繁叶茂子孙成器,曾家只一个曾祁昌撑着,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孙辈里也没有特别出挑的,这就是寒门的劣势,曾家在京里没人,否则这些年曾祁昌在外打拼,就该让夫人带着孩子们在京里应酬造势,而不是带着妻儿到处辗转,如今曾祁昌便是回了京深受帝宠,曾家的夫人姑娘们出去赴宴,还是与这京中的夫人贵女格格不入,身上一股子小家子气。
皇帝调曾祁昌回京出任兵部尚书之事,初时还有许多坎坷,朝臣多持反对意见,尤以文官为甚,死抓着一条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不许曾祁昌入内阁,他这辈子功绩再大,也就只能做个封疆大吏,还想回京做首辅不成!
皇帝呛他们:“翰林院出来的了不起了?曾祁昌的功劳,是你们这些翰林院出来的能比的?他这些年劳苦功高,你们这些活在锦绣堆里的京官如何体会个中艰辛,你们谁敢把自己的功劳数出来和他比比,能把他比下去,朕把尚书给你做!”
朝臣便都缩起头来,陛下话也不能这么说嘛,曾祁昌没有良好的出身,只能自己奋发拼搏累死累活,他们的家族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各家姻亲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不必独自一人拼搏。
兵部侍郎还是竭力为自己争取一二,“曾大人确实劳苦功高,但他外任多年,精通稼墙之术民生之功,对于这中央事物略微生疏吧,且兵部又和军务直接挂钩,与一般的文官衙门不同,只怕曾大人不好胜任。”
皇帝点头:“陈爱卿此言有理,确实曾祁昌以前的工作不太和兵部关联,他和户部关联最多,不如朕把户部尚书给他做?”
户部尚书心里一抽眉头一跳,他现在可不想致仕!
“陛下,臣以为这官场之事都是融会贯通的,曾大人身怀奇才又刻苦奋进,哪里有他做不好的官,有这样一个接班人,臣想秦尚书也能安心隐退。”
其他四位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