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静静的看着下首跪着的赵志高,心中突然有一丝感悟当自己在后宫游玩置国事于不顾的时候,是他几乎用自己一个人的肩膀扛起了半个大明;当下面的言官拼命地上书痛骂的时候,为了保护这些人,也为了朝政的稳定,他充耳不闻,权当没听见。现在为了这个国策,他也是殚精竭虑地生怕出一点点问题。
“赵先生。”万历突然开口道,从楠木躺椅上站了起来,看着赵志高。
赵志高有些惊恐,皇上从来没有这么称呼过他,这让他不禁受宠若惊,更加恭敬地跪伏着。
一旁的魏朝捧着奏疏动也不敢动。当掌印太监这么久了,他始终摸不透皇上是个什么样的想法,尽管他于后宫之中也不曾思虑什么朝政,但对于朝中这些大臣们,他始终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想起那个被他派到浙江去的京师卫所的朱千户,魏朝心里突然对这个人泛起了一些恐惧。一个可以不把百官们放在心里的人,一定会把皇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那也就意味着,只要他还有足够的利用价值,那他的位置就没人能够取代。得罪这样一个人绝对不明智!
“朕记得,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人之迷也,其日故久。是宽也误,严也误,岂百姓迷哉?朕亦迷也,尔等不迷乎?朕也琢磨了,这推行一个改革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完全没有什么旧制经验可言,犯错误是允许的。”万历边说边走到了紫檀木书柜前,仔细地分辨着上面的账册。
赵志高仍旧跪在那,直起身子道:“宽严失误都是臣等的过错。皇上圣明,可臣等务必要尽心办事,尽量做到最好。浙江的事情,臣等在内阁不便干涉太多,毕竟浙江的事情只有钱宁他们最清楚,推行到什么程度,怎么推行,只有他们才有发言权。臣以为是否可以将钱宁召进宫,一个是为了赈灾,另一个则是为了改稻为桑。臣再跟他好好议议有没有两全之策。”
万历已经走到了刻着“浙江”的书橱前,伸手抽下来打开,头也不回地道:“他是浙江的主官,是封疆大吏,不问他还要问谁?”
赵志高应了一声,艰难地爬了起来。他年寿已高,行动多有些不便,只听见万历招呼魏朝道:“魏朝,把赵大人扶起来!”
魏朝忙不迭地小跑过去,搀扶着赵志高起来,万历又说道:“还有两个人,也要一起来!一个叫杨金山,是魏朝的人;另一个叫李化龙,是张位的人!连同你那个钱宁,三路诸侯,都一起来吧!”
赵志高怔住了,他看了看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