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外的话,士兵们便可以雇佣塞外三城中的原黄巾俘虏在此耕作。通过这种方式,郭斌既将自己与手下普通士兵的命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又为劳动力颇有富余的塞外三城解决了一部分的就业问题。因为这种方式,郭斌麾下的普通士兵也成为了塞外三城的股东,他们势必会积极地将剩余的奖赏和钱财投入到自己的土地上。就这样,郭斌在塞外三城,生生地造就了一批新兴地主阶级。
而较之中原地区传承几百年的豪门大族,这样以个因为军功而产生的新兴地主阶级,其忠诚度自然是极高的。毫无疑问,他们是郭斌最忠实的拥趸,也必将是未来郭斌手下最坚实可靠的依仗。
戏志才仔细咀嚼着郭斌的一番安排,心中不由对他愈加敬服。这看似郭斌吃了大亏的举措,使得士兵们很乐意将多余的财产投入到塞外三城的建设中来,这必将极大地刺激塞外三城的经济发展。
再往深里想,士兵们通过对外战争获得了土地,得到了这么大的好处,成了人上人,那么当塞外三城的建设达到瓶颈的时候,处于社会最基层的士兵们便会自觉地推动对外战争。再加上郭斌打到哪里,生意便做到哪里的发展策略,从此以后,对外战争便再也不是劳民伤财的坏事,反而会成为刺激全民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思想的导火索。
戏志才甚至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颍川郡中便会掀起一股进军草原的热潮,鲜卑人怕是要没有好日子过了。
一行七百余人在距离塞外三城二十里远处,便受到了张世平与苏双的热情迎接。郭斌派遣的斥候,早已将大军抵达的大致日期传达给两人,出城迎接,郭斌虽不提倡,却也体量张世平与苏双的一番心意。
见到跪拜在土路上的二人均瘦削了不少,郭斌暗暗点头,下马将二人扶起,叹道:“两位在塞外受苦了!”
两人受宠若惊,忙道:“能为主公分忧,属下求之不得。”
郭斌点点头,携着张世平与苏双因激动而颤抖的双手,进城了。
说是城,可它的城墙既不高也不厚,其高大程度与中原豪族建设的庄子相差不了太多,只是城墙外多了一条护城河。根据张世平的介绍,这是当初建城的时候挖土烧砖,便干脆沿着城墙的地基挖,待完成以后,再将河水引进来,形成一条活水,用以抵御敌人入侵。多了这条并不甚浅窄的护城河,整个城市的防御体系有了质的提升。
待进了城,只见每一条街道都很是宽阔,且中间都设有在阳翟县中常见的新式公路:中间建有复线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