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走路来了?不过他们中大多数人还都拖家带口,若是去幽州,显然不能带上老弱妇孺上路,况且天寒地冻的,去幽州自然并非什么好差事。因此,既然上头不提,他们庆幸还来不及,哪里会费力不讨好地去提醒呢?
越骑营是专业的弓骑兵营,所幸军营的马厩中三百多匹上好战马并未像营中先前的士兵一般腐~败变质。
可是就看七百人编制的越骑营中竟只有三百匹战马,便可以看出东汉官府的马厩较之西汉极大的衰落了。在西汉,经过自高祖起几代皇帝的不懈努力,到武帝时,厩马已达到了四十万匹。
然而,养马的费用是巨大的,几十万匹厩马对国家财政所产生的压力亦是无与伦比的。
《盐铁论·散不足篇》记载道:“夫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或者是因为庞大的厩马数量对国家财政产生的巨大压力,东汉时期,官方马厩数量大大减少。
《后汉书·百官志二》记载:“旧有六厩,中兴省约,但置一厩。”又有“牧师苑,分在河西六郡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汉和帝永元五年(93年),“诏有司省内外厩马及凉州诸苑马”。
由此可以看出,东汉政府是有意识地裁撤官有马苑的。然而天下一旦有战争,也不能没有马匹。因此,政府十分赞同私人养马,甚至以免除兵役来鼓励此事。文帝时,“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
东汉的私马养殖极为兴盛,以至社会上出现一种喜马尚车的风俗。东汉王符在《浮侈篇》中形容为:“牛马车舆,填塞道野”。
因此,官厩中的战马数量极为有限,以致拱卫京师的骑兵数量亦极为稀少。如今越骑营中竟然有三百多匹战马,已经让担心马匹不足的郭斌庆幸不已了。
并州与冀州均靠近产马地,其人多会骑马。此次所招募的流民便是侧重于这两地之人。关羽所挑选出来的一千名士卒之中,竟有八百多人会骑马,或者有过骑马经验。郭斌并非要他们立刻成为精擅骑射的越骑营精锐,只是要他们可以骑在马上快速移动,然后到了战场再下马作战。
想要在九天之内将他们训练得不避刀斧,不惧矢石,配合娴熟默契的精锐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因此,郭斌对他们的要求是听指挥,遵命令,令行则行,令止即止。待到上战场之时,只要他们站在远处,排成阵势,能弯弓射箭便足矣。
郭斌偏爱箭阵,近千弓箭手排成阵势一同放箭所形成的杀伤力是任何武林高手都无法逃脱的。因此,他对目前越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