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陈胜到阳城,到了张府找周文辞行,让其帮忙转告张良,自己有事远行,之前答允张良的事情只能推辞云云。周文为陈胜这个决定感到非常惋惜,这么好的一个攀附张良公子的机会,陈胜就这么白白给放弃了。周文苦婆心长地劝说了陈胜一番,见陈胜意志不为动摇,也只好作罢。
离开张府的时候,陈胜发现张府上下一片忙碌,下人们正在将府中的财货打包捆绑,装到大车之上,好像举家迁徙远行一般,心中大奇。询问之下,才知道,皇帝诏令天下,迁徙天下各地十二万户富人豪客往咸阳,扩充咸阳城的规模和繁华,张府是阳城大户人家,自然也接到了官府的通知,被迫举家迁徙了。
闻言,陈胜苦笑了一下,知道这是皇帝监控六国遗民的一个措施。不过对于这个措施,陈胜却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告辞了周文,离开了张府,到外面寻找老师。
尉缭一大早跟随陈胜一同来到阳城,说有些事情要处理。让陈胜去张府处理完事宜之后,就到县衙门口等他。
阳城在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摧毁,加上几年来帝国的政策举措得当,虽然不算繁华,但是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生机。帝国法律森严,县城虽小,却也市坊分明。“市”是指集市,这个地方是买卖日常生活米粮油菜的地方,而坊则是一些手工业者贩卖自制的器械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酒肆商铺等等,都是这在一带林立着。总的来说,“坊区”远比“市区”繁华多了。
县衙便接邻着坊区。陈胜揣测,这或许是为了县衙方便收取税赋的缘故。在这个时代,从事商业的人地位不高,而且课税不轻。出门不得衣锦,也不得骑马。这种待遇跟后世陈胜所在的重商主义时代完全背道而驰。
到达县衙门口的时候,陈胜已经看到老师从县衙侧门里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着官服的中年人和一帮衙役,跟在后面的衙役还拉着一架马车,马上由两匹高头大马拉着,看上去甚是神骏。看那官员的官服式样,陈胜便这身穿官服之人便是阳城县的县令。
此刻县令大人脸上堆满了笑容,身子微躬,不敢与尉缭并行,而是在一旁谦卑地对着尉缭说着什么。
尉缭也是满脸春风的模样,应付着县令的言语。
陈胜看到老师这个样子,便知老师是到这县衙里打秋风来了。陈胜家里一穷二白,着实无力支撑得起三人的远游计划。陈胜一路上已经为这事情犯愁,心里正在谋划着是不是要把老兽医遗留下来的小屋给卖掉,换来一些钱财来当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