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阳山,北明大营。
经过了数日的休整,澹台明月把仅有的八万兵力重新分配了兵源。别看他们是胜利者,但每个人的脸上看不到胜利的喜悦。不过这次大战对于澹台明月来说,到觉得这场战役对北明来说意义重大。
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激战,不但让所有活下来的将士都得到狱火的锤炼。更让澹台明月在意的,是打破了各部族将领之间的隔阂。澹台明月甚至上书建议大哥摩立,战后依然保持这种分兵模式,或许正是打破部族之间壁垒的一个突破口。
帅台之上,澹台明月与蒙都齐柯等人观看着各营正在进行的磨合演练。别看人马不如以前壮观,但是每个人的脸上充满了杀气。而北明针对摩罗几十年的畏战之心,也被这场战事彻底消灭。澹台明月没有计划进攻,而是要让重新分配的兵马多磨合几日。只有相互之间配合熟练,才能在战场上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澹台明月也在等待大哥澹台摩立的旨意。不管怎么说,这些将士都是北明的兵马,如此重大的战损,澹台明月也要看看大哥的意见。因为明月知道继续征战的话,北明至少还要募集十万兵源作为后备。
北明国都,翔鹿城。此时朝堂大殿之内,与北明民众欢呼的反响截然不同。甚至说,不少臣子还在朝殿之中痛哭起来。
澹台摩立没有制止众人的哀伤,他知道有些部族损失过大,男丁的缺少甚至连延续后代都成了问题。对于是否继续征战摩罗,朝堂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少臣子提出就此与摩罗议和,借着这场胜利凯旋而归。但也有不少大臣,强烈建议继续打下去,直到摩罗主动提出议和为止。否则,摩罗不会彻底屈服。
两日后,澹台摩立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决定继续征战摩罗。但是澹台摩立明白继续征集兵力的话,恐怕会引起各部族的反对。无奈之下,澹台摩立只能告知明月,他最多再从各城池中调集五万城防兵马。因为北明各部族必须要留下最低的防御自保能力,而且国都禁军营也不能调动。身为北明帝君,翔鹿城大营是澹台摩立震慑各部族的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敢把这支重要力量调防。
澹台摩立与明月一样,也从这场大战之中看到了另外一场机遇。澹台摩立与相国博尔术图等人商议之后,马上颁布了几道旨意。
澹台摩立加封了那些英勇战损的部族,而且通告天下,彻底打破不少部族之间的通婚壁垒,重赏那些主动嫁娶英烈部族的青年男女。除了封赏,澹台摩立还辣手惩治呼庆海与太叔离所在的部族,连同公冶